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 , wén zhě zú jiè
【繁体】: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⒈ 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出批评的人并没有罪,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大可以拿听到话来警惕自己。例: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英:Blamenotthespeakerbutbewarnedbyhiswords;言者无罪,闻者足戒[yánzhěwúzuì,wénzhězújiè]⒈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出批评的人并没有罪,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大可以拿听到话来警惕自己。例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英Blamenotthespeakerbutbewarnedbyhiswords;
基础解释
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尽管提意见的人说得不正确,也是没有过错的;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指出的错误,也应以此作为借鉴,提高警惕。
引证解释
⒈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引: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然《讽諭》一卷,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亦风人之遗意也。”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五:“﹝我们﹞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⒈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引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然《讽諭》一卷,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亦风人之遗意也。”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五:“﹝我们﹞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国语辞典
⒈ 语本指提意见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缺点也可以引为警戒。引:《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yánzhěwúzuìwénzhězújiè]⒈语本指提意见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缺点也可以引为警戒。引《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成语解释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辞典修订版
语本《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指提意见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缺点也可以引为警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指提意见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缺点也可以引为警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古人早就说过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大家有什么意见,只要提出来,就是对我的帮助。

更多 >>

字义分解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zhě

(1)(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黄须~|卖柑~|符合标准~。

(2)(助)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助)〈书〉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件事物:二~必居其一|两~缺一不可。

(4)(助)〈书〉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空气流动而成。

(5)(助)用在句尾表示命令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

(6)(代)同“”(多见于早期白话):~番|~边。

[ wú ]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zuì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wén

(1)(动)听见:~见。

(2)(名)消息:新~。

(3)(名)名声:艳~。

(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

(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

(1)(名)脚;腿:~迹|~球|画蛇添~。

(2)(名)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部分:鼎~。

(3)(形)充足;足够:~额|~金|~数|~月|富~|丰衣~食。

(4)(副)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菜~有十斤。

(5)(副)足以(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

jiè

(1)(动)防备;警惕:~心|~备|~骄~躁。

(2)同“”。

(3)(动)戒除:~烟。

(4)(名)指禁止做的事情:酒~|杀~。

(5)(名)佛教戒律:受~。

(6)(名)戒指:钻~(镶钻石的戒指)。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