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李颀 望秦川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李颀

李颀   lǐ qí

唐代诗人收录作品:146首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本    名

    李颀

  • 所处时代

    唐代

  • 民族族群

    汉族

  • 主要作品

    《送魏万之京》《送陈章甫》《古从军行》《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等

  • 主要成就

    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

望秦川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颀 复制全文
qín chuān zhāo wàng jiǒng chū zhèng dōng fēng
yuǎn jìn shān jìng wēi chéng què chóng
qiū shēng wàn zhú hán líng sōng
yǒu guī tàn shuāng nóng
  • 古诗简介
  • 诗词译文
  • 诗词注解
  • 诗词赏析
[注释](1)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2)炯:遥远。(3)净:明洁。(4)重:重叠。(5)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6)归欤:归去。(7)凄其:寒冷的样子。

[译文]我清晨从长安出发,回头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从东峰上冉冉升起。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我有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去吧。

-----------------------------------------------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明净的色调,简淡的笔墨,线条清晰地描绘出了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长安都城逶迤绵延,山川明净而广阔的秋天景色。前四句描写的景象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索、凄凉。创造出散淡、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

??

??前四句写层峦叠嶂,明亮洁净的秦川及长安城的巍峨雄姿: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我凌晨从长安城出发,回首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正从东方山顶上冉冉升起。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高气爽,远远近近的山河大地明洁清净,历历在目;重重叠叠,逶迤曲折的长安城,显得气势十分雄伟。

??

??后四句写秋声秋色及游子的感受。青竹在秋风中摇曳,瑟瑟作响,五陵的苍松翠柏,也透露着浓重的寒意,出门在外的游子自然产生了归乡的思绪: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秋风萧萧,家家户户的青竹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在外为官的人也发出了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到家乡去吧。

杨树临风

http://www.hongxiu.com/diary/view/view.asp?id=822242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松柏,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我因为要归隐,不由得产生叹息,凄凉,艰难的条件让我感到更加困苦重重。

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遥远。

净:明洁。

重:重叠。

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归欤:归去。

凄其:寒冷的样子。

这首诗,是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写的。诗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长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带,秋风萧瑟、凄凉寥落的景象。诗的上四句写景。旭日东升,登高一望,号称八百里秦川尽呈眼底,正东方的山峰起伏嵯峨,在初日的映照下,山形尤显清晰。四周环顾,远近层峦叠嶂,泾渭纵横,山河互映,都显得明亮洁净,而长安都城则随山势而逶迤曲折,尤显气势雄伟。这四句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而眼界广阔,山河明净,正是秋高气爽时节观景的特点,不言秋而秋色已自见。下四句即转而着重写秋。无数竹丛在寒风中摇曳,瑟瑟作响,一派秋声,五陵苍松翠柏,虽然不像其它树木那样黄叶凋零,但其森然凛冽,透露着浓重的寒意。写秋亦全然由具体的景物来作渲染和衬托。诗中对秋景的描写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笔墨简淡,线条清晰,犹如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卷。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太阳升起来了,将大地照得十分清洁、明净,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远处山葱草翠,近处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连绵的城阙正是帝都长安。这“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句中的“净”字和“重”字,将长安城周围的庄重肃穆,秋色的苍劲凄清,传神地点染出来。

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秋的悲凉气氛,“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五陵”, 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刘邦)、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此。这两句是说,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风袭来,竹摇叶动,萧萧飒飒,五陵松柏,蓊郁苍翠,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前面的诗句在着意渲染气氛,结尾两句则是要说明写此诗的原意。诗人“望秦川”是因为“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诗人才华出众,为时人所推重,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那样的小官,而且长期不得升迁,而现在就要返乡,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有“归欤”之叹。“客”是作者自指,因为当时在外作官是作客他乡,辞官回乡叫“归”。“凄其”就是凄然,心情悲凉的样子。“霜露浓”是比喻官场上不得志,就像是遭受风霜雨露那样,萎靡不振失去生机。尾联是全诗的主旨,表明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决心。

这首抒情诗,对秋景的描述极为生动细致的,它不但用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的心境,而且将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献在读者面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诗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