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利令智昏

【拼音】: lì lìng zhì hūn
【注音】: ㄌ一ˋㄌ一ㄥˋㄓˋㄏㄨㄣ
【词性】: 形容词、成语。
【简体】: 利令智昏
【繁体】: 利令智昏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贪图私利而使头脑糊涂。亦作:利令志惛
基础解释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丧失理智。
引证解释
⒈贪图私利而使头脑糊涂。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鄙语曰:‘利令智昏’。”《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亲,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官做大了也可以利令智昏。”亦作“利令志惛”。《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综合释义
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独苦国人无识者,~,则不免受其饵矣。◎章炳麟《敬告对待间谍者》
网友释义
利令智昏,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常用以比喻被利益蒙蔽了智慧头脑,做出错事。
汉语大词典
贪图私利而使头脑糊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鄙语曰:‘利令智昏’。”《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亲,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官做大了也可以利令智昏。”亦作“利令志惛”。《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国语辞典
被利欲迷惑,使得理智昏乱。《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禁不得这班小人,在旁边唆拨,难免他利令智昏呢!」也作「欲令智昏」。
辞典修订版
被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乱。《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零回》:「禁不得这班小人,在旁边唆拨,难免他利令智昏呢!」也作「慾令智昏」。
辞典简编版
贪图利益,以致失去理智。 【造句】我看他是利令智昏,才会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
成语词典版
01.《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02.《南史.卷三五.顾凯之列传》:「论曰:『古人云:「利令智昏。」甚矣利害之相倾也。』」03.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零.战国自取亡》:「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那弥轩真是利令智昏,等官出了题目之后,他却偷了个空,惨淡经营,作了一篇文字,暗暗使人传递与那肄业生。」05.《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指日也要回任,这藩台是不能久的。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亲,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
其他解释
谓见利昏惑不辨理欲也。《史记·平原君传》赞曰:「鄙语曰:『利令智昏。』。」
其他释义
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典故
战国时代,各诸候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经常发动战争。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他们的地方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赵国的君臣们对于要不要接受上党的归顺,意见不一,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平原君赵胜说:“上党这么大块的地方,我们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为甚么不要呢?”平阳君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赵王因为不想失去这块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张,并且派他去接收上党,把它划为赵国的领地。秦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后来平原君带毛遂去楚国,说服楚王联赵抗秦,最后楚国出兵,才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赵王和平原君因为贪图眼前可以获得上党土地的利益,而差点导致赵国灭亡。后人便形容他们的行为是“利令智昏”。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近义词
利令智惛 见利忘义 财迷心窍 齐人攫金 攫金不见人 利欲熏心 忘恩负义 钱迷心窍 一片冰心
近义词
舍生取义 见利思义
利令智昏

有时候你一丁点利令智昏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有一个度需要你自己把持。

鄙俚小服老是利令智昏的,利令智昏原本鄙俚的一部门。

利令智昏,众人何尝看不出吴铭的这点小心思,正想出言反驳,却被吴凡阻止。

前为奢,后为靡,要么利令智昏,要么欲令智昏,敛财渔色总是如影随形,鲜有或缺其一者,以至于最终身败名裂。

利令智昏之下,吴大舅托了儿女亲家做保人,借了郑亲家姐夫乔大户的一千贯钱,便唤来赵裁率领四五个裁缝,在家裁剪尺头,缝造官服。

感恩是美好的品德中最微小的,利令智昏是操行中最欠好的。

这伙歹徒利令智昏,竟然在光天化日下公然抢劫,当场被制服送警法办。

他们是反动的社会集团,利令智昏,把无产阶级的绝对优势,看成了绝对劣势。

那血风寨的马匪,心狠手辣,双手染满血腥,你利令智昏,也敢跟他们结交,让北漠诸国都深深不耻,才联手灭你!我这也算是替天行道了!

利令智昏对大家都不好,东窗事发后我们都会被处分的。

更多 >>

字义分解

(1)(形)锋利;锐利。

(2)(形)顺利;便利:不~|成败~纯。

(3)(名)利益:有~有弊。

(4)(名)利润或利息:暴~|本~两清。

(5)(动)使有利:毫不~己;专门~人。

(6)(Lì)姓。

lìng

[ líng ]

1.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ǐng ]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 lìng ]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令人兴奋。

4. 时节:时令。节令。

5.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

zhì

(1)(形)有智慧;聪明:~者|~取。

(2)(名)智慧;见识:~略|~能|~巧|~勇。

(3)姓。

hūn

(1)(名)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

(2)(形)黑暗;模糊:~暗|~黄|~花。

(3)(形)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庸|~头~脑。

(4)(动)失去知觉:~厥|~迷。〈古〉又同“”。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