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一偏之论

【拼音】: yī piān zhī lùn
【注音】: 一ㄆ一ㄢㄓㄌㄨㄣˋ
【词性】: 成语。
【繁体】: 一偏之論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偏于一面的议论。一偏之论[yīpiānzhīlùn]⒈偏于一面的议论。
基础解释
意思是偏于一面的议论。
引证解释
⒈偏于一面的议论。引宋朱熹《答沉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中:“列御寇谓气为易,而不及乎阴阳;王通谓人为易,而不及乎天地:皆一偏之论。”《宋史·儒林传·陈亮》:“陛下厉志復讎,足以对天命;篤於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一偏之论:此百代之英主也。”⒈偏于一面的议论。引宋朱熹《答沉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中:“列御寇谓气为易,而不及乎阴阳;王通谓人为易,而不及乎天地:皆一偏之论。”《宋史·儒林传·陈亮》:“陛下厉志復讎,足以对天命;篤於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一偏之论:此百代之英主也。”成语解释一偏之论
综合释义
偏于一面的议论。陛下厉志复仇,足以对天命;笃于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此百代之英主也。◎《宋史·儒林传六·陈亮》一偏之论[yīpiānzhīlùn]
出处
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一偏之论

列御寇谓气为《易》而不及乎阴阳,王通谓人为《易》而不及乎天地,皆一偏之论

只有宽待学生,才能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对其表扬或者批评不会出现“一偏之见,一偏之论”。(https://www.chazidian.com/zj-295837/查字典造句)

只有宽待学生,才能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对其表扬或者批评不会出现“一偏之见,一偏之论”。【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一偏之论造句】

陛下厉志复仇,足以对天命;笃于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一偏之论:此百代之英主也。◎《宋史·儒林传六·陈亮》

更多 >>

字义分解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piān

(1)(形)不正;倾斜:~锋。

(2)(形)只注重一方面;不公正:~爱|~重。

(3)(副)客套话;表示已用过茶饭等:我~过了;您请吃吧。

(4)(副)偏偏:我~要去。

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lùn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4. 看待:一概而论。

5.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6.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7. 姓。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