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疑似

【拼音】: yí sì
【简体】: 疑似
【繁体】: 疑似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⒈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例:疑似之间。英:beapparentlycorrectbutisfallacious;疑似[yísì]⒈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例疑似之间。英beapparentlycorrectbutisfallacious;
基础解释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引证解释
⒈ 类似;近似。引:《荀子·正名》:“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唐韩愈《春雪映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清陈确《复张考夫书》:“而弟所忧者,在疑似之乱真,为圣学千秋之计。”⒉ 引申为嫌疑。引:《新唐书·姚璹传》:“璹深探其狱,跡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金史·循吏传·高昌福》:“人有疑似被获,皆目为宋谍者,即杀之。”⒊ 谓似是而非或是非不明。引:《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众怨难积,疑似难分,故累载不为明主所察。”宋苏轼《与正辅游香积寺》诗:“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髮。”《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前世以疑似之言害陷忠良者,非惟臣下被祸,兼与国家为患。”鲁迅《三闲集·路》:“一个乡间忽然纷传皇帝使者要来私访了,官员们都很恐怖,在客栈里寻到一个疑似的人,便硬拉来奉承了一通。”⒋ 指似是而非的事物。引:严复《原强》:“其有趋时者流,自许豪杰,则剽窃外洋之疑似,以荧惑主上之聪明。”⒌ 迷惑不解。亦指疑惑的事。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杨兴哥﹞忽然得一梦,梦见张贡生到来……正在疑似间,听得又扣门响。”清黄景仁《左二过饮赠诗》:“共此明光中,相与去疑似。敬矣千秋客,勖哉天下士。”⒈类似;近似。引《荀子·正名》:“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唐韩愈《春雪映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清陈确《复张考夫书》:“而弟所忧者,在疑似之乱真,为圣学千秋之计。”⒉引申为嫌疑。引《新唐书·姚璹传》:“璹深探其狱,跡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金史·循吏传·高昌福》:“人有疑似被获,皆目为宋谍者,即杀之。”⒊谓似是而非或是非不明。引《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众怨难积,疑似难分,故累载不为明主所察。”宋苏轼《与正辅游香积寺》诗:“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髮。”《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前世以疑似之言害陷忠良者,非惟臣下被祸,兼与国家为患。”鲁迅《三闲集·路》:“一个乡间忽然纷传皇帝使者要来私访了,官员们都很恐怖,在客栈里寻到一个疑似的人,便硬拉来奉承了一通。”⒋指似是而非的事物。引严复《原强》:“其有趋时者流,自许豪杰,则剽窃外洋之疑似,以荧惑主上之聪明。”⒌迷惑不解。亦指疑惑的事。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杨兴哥﹞忽然得一梦,梦见张贡生到来……正在疑似间,听得又扣门响。”清黄景仁《左二过饮赠诗》:“共此明光中,相与去疑似。敬矣千秋客,勖哉天下士。”
综合释义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荀子·正名》:“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唐韩愈《春雪映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清陈确《复张考夫书》:“而弟所忧者,在疑似之乱真,为圣学千秋之计。”引申为嫌疑。《新唐书·姚璹传》:“璹深探其狱,跡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金史·循吏传·高昌福》:“人有疑似被获,皆目为宋谍者,即杀之。”谓似是而非或是非不明。《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众怨难积,疑似难分,故累载不为明主所察。”宋苏轼《与正辅游香积寺》诗:“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髮。”《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前世以疑似之言害陷忠良者,非惟臣下被祸,兼与国家为患。”鲁迅《三闲集·路》:“一个乡间忽然纷传皇帝使者要来私访了,官员们都很恐怖,在客栈里寻到一个疑似的人,便硬拉来奉承了一通。”指似是而非的事物。严复《原强》:“其有趋时者流,自许豪杰,则剽窃外洋之疑似,以荧惑主上之聪明。”迷惑不解。亦指疑惑的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杨兴哥﹞忽然得一梦,梦见张贡生到来……正在疑似间,听得又扣门响。”清黄景仁《左二过饮赠诗》:“共此明光中,相与去疑似。敬矣千秋客,勖哉天下士。”
汉语大词典
(1).类似;近似。《荀子·正名》:“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唐韩愈《春雪映早梅》诗:“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清陈确《复张考夫书》:“而弟所忧者,在疑似之乱真,为圣学千秋之计。”(2).引申为嫌疑。《新唐书·姚璹传》:“璹深探其狱,迹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金史·循吏传·高昌福》:“人有疑似被获,皆目为宋谍者,即杀之。”(3).谓似是而非或是非不明。《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众怨难积,疑似难分,故累载不为明主所察。”宋苏轼《与正辅游香积寺》诗:“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前世以疑似之言害陷忠良者,非惟臣下被祸,兼与国家为患。”鲁迅《三闲集·路》:“一个乡间忽然纷传皇帝使者要来私访了,官员们都很恐怖,在客栈里寻到一个疑似的人,便硬拉来奉承了一通。”(4).指似是而非的事物。严复《原强》:“其有趋时者流,自许豪杰,则剽窃外洋之疑似,以荧惑主上之聪明。”(5).迷惑不解。亦指疑惑的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杨兴哥﹞忽然得一梦,梦见张贡生到来……正在疑似间,听得又扣门响。”清黄景仁《左二过饮赠诗》:“共此明光中,相与去疑似。敬矣千秋客,勖哉天下士。”
国语辞典
⒈ 似是似非之间。引:唐·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宋·苏轼〈上皇帝书〉:「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疑似[yísì]⒈似是似非之间。引唐·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宋·苏轼〈上皇帝书〉:「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英语tobesuspectedtobe,deceptive,plausiblebutfallacious德语irreführen(V)​法语soupçonné
辞典修订版
似是似非之间。唐.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宋.苏轼〈上皇帝书〉:「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
辞典简编版
好像是、似乎是。 【造句】医生认为他疑似感染霍乱,需要隔离治疗。
其他释义
1.类似;近似。2.引申为嫌疑。3.谓似是而非或是非不明。4.指似是而非的事物。5.迷惑不解。亦指疑惑的事。
近义词
可能 嫌疑 若是 好像
近义词
确定 肯定 无疑
疑似

既然她疑似弗洛勒斯岛上小矮人,那么我们不如就叫她‘弗洛勒斯’好了,这名字既洋气,又够味道,你们觉得呢?

这对情侣事后报警提告,陈男到案后否认犯行,强调自己绝无逼迫他们任何行为,认为是瘖哑男疑似不满薪资而挟怨报复,才会诬陷他性侵。

没错,江湖书法疑似打把式卖艺者所为。

甲仙区新发现的这只疑似染狂犬病鼬獾,闯入甲仙区油矿巷一处民宅作势咬人,屋主拿扫把阻挡躲出屋外,家中饲养的土狗护主,将鼬獾咬伤。

旁边的少女轻甩长发,回首露出笑靥,白净淡素,正是楚心莲,那位疑似皇族血脉的失忆少女。

雪花飘,栖柳梢,疑似柳絮渐变少。江南雪,分妖娆,妆扮流水与小桥。塞北雪,比席小,福运双济比天高。小雪到,祝福到,温馨短信已送到。祝:小雪快乐!

专家称,这些羊没有北山羊羊角特征,很有可能是走失的家羊市民鲁永红在胜利达坂返回乌鲁木齐途中拍摄到的疑似北山羊。

超声波心动图不宜作为一种筛检试验手段,但作为评估心瓣膜疑似反常或心脏功能衰减之手段,它仍有利用价值。

已向邻近的县和邦发出警报,必须对任何疑似病例保持警惕和采取适宜公共卫生行动。

不过,“亚东恋”破局余波荡漾,前日有读者爆料,柯震东疑似以“柯冲动”为名,在脸书上斥责某人歇斯底里、爱算计,炮火猛烈。

更多 >>

字义分解

[ yí ]

1. 不信,猜度(duó):疑惑。疑问。疑心。疑团。疑虑。疑窦。疑点。疑端。猜疑。怀疑。半信半疑。

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疑案。疑难。疑义。存疑。

[ sì ]

1. 相类,像:相(xiāng )似。类似。似是而非。

2. 好像,表示不确定:似乎。似应如此。

3. 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似一个。

[ shì ]

1. 〔似的〕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如“他乐得什么似似”。亦作“是的”(“的”均读轻声)。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