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本要

下一个:本钿

本根

【拼音】: běn gēn
【注音】: ㄅㄣˇㄍㄣ
【结构】: 本(独体结构)根(左右结构)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草木的根干。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根基,基础。指基地。本原,初始。指最初的。根由,根源。喻指帝室。喻指家乡,故土。本根[běngēn]⒈草木的根干。⒉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⒊根基,基础。⒋指基地。⒌本原,初始。⒍指最初的。⒎根由,根源。⒏喻指帝室。⒐喻指家乡,故土。
引证解释
⒈草木的根干。引《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宋李纲《论用兵》:“以多胜敌者,必将以殄灭为期,而不再举,其机在多。譬犹拔大木之本根,非众其力则不可。”清邵曾训《蚕妇吟》:“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⒉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引《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成玄英疏:“亭毒羣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宋司马光《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明李东阳《祁阳县学重修记》:“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⒊根基,基础。引《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⒋指基地。引宋陆游《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宣和遗事》后集:“神京者,太祖、太宗一统之本根。”⒌本原,初始。引《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实众流之江海,乃羣艺之本根。”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閔伤。”宋陈亮《普明寺长生谷记》:“及至后世,於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⒍指最初的。引汉王充《论衡·正说》:“説《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⒎根由,根源。引《汉书·张耳陈馀传》:“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状。”宋范仲淹《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治乱之故事。”章炳麟《四惑论》:“法律本浮栖之物,无可索其本根,类如是矣。”⒏喻指帝室。引《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明沉德符《野获编·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非亲亲盛节。”⒐喻指家乡,故土。引明刘基《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诗:“我今亦飘泊,不得归本根。”
网络解释
本根本根,汉语词汇。
释义
1.草木的根干。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3.根基,基础。4.指基地。5.本原,初始。6.指最初的。7.根由,根源。8.喻指帝室。9.喻指家乡,故土。
综合释义
草木的根干。《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宋李纲《论用兵》:“以多胜敌者,必将以殄灭为期,而不再举,其机在多。譬犹拔大木之本根,非众其力则不可。”清邵曾训《蚕妇吟》:“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成玄英疏:“亭毒羣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宋司马光《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明李东阳《祁阳县学重修记》:“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根基,基础。《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指基地。宋陆游《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宣和遗事》后集:“神京者,太祖、太宗一统之本根。”本原,初始。《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实众流之江海,乃羣艺之本根。”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閔伤。”宋陈亮《普明寺长生谷记》:“及至后世,於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指最初的。汉王充《论衡·正说》:“説《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根由,根源。《汉书·张耳陈馀传》:“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状。”宋范仲淹《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治乱之故事。”章炳麟《四惑论》:“法律本浮栖之物,无可索其本根,类如是矣。”喻指帝室。《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明沉德符《野获编·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非亲亲盛节。”喻指家乡,故土。明刘基《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诗:“我今亦飘泊,不得归本根。”
汉语大词典
(1).草木的根干。《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宋李纲《论用兵》:“以多胜敌者,必将以殄灭为期,而不再举,其机在多。譬犹拔大木之本根,非众其力则不可。”清邵曾训《蚕妇吟》:“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成玄英疏:“亭毒群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宋司马光《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明李东阳《祁阳县学重修记》:“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3).根基,基础。《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4).指基地。宋陆游《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宣和遗事》后集:“神京者,太祖、太宗一统之本根。”(5).本原,初始。《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实众流之江海,乃群艺之本根。”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闵伤。”宋陈亮《普明寺长生谷记》:“及至后世,于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6).指最初的。汉王充《论衡·正说》:“说《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7).根由,根源。《汉书·张耳陈馀传》:“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状。”宋范仲淹《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治乱之故事。”章炳麟《四惑论》:“法律本浮栖之物,无可索其本根,类如是矣。”(8).喻指帝室。《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明沈德符《野获编·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非亲亲盛节。”(9).喻指家乡,故土。明刘基《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诗:“我今亦飘泊,不得归本根。”
国语辞典
事物的根基。本根[běngēn]⒈事物的根基。引《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一》:「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文选·曹冏·六代论》:「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根无所庇荫。」⒉事物的来历。引汉·王充《论衡·正说》:「说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微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
本根

而原本根深蒂固的父权观念,也使许多家庭中的男子将男尊女卑视为天经地义,认为辱骂、殴打妻子是正常的,别人管不了。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淳熙间,建安布衣蔡元定著《律吕新书》,朱熹称其超然远览,奋其独见,爬梳剔抉,参互考寻,推原本根,比次条理,管括机要,阐究精微。

吁嗟此转蓬,举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卒遇回风起,忽然下沉渊,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椎心泣血,却除了坚持,什么也不能做。

在此期间,漏缴税款堆积如山,加上处罚有可能增加一倍的成本,根据文章介绍。

刚刚为宋国之不幸哭毕,又详细追问少帝及庐陵王被杀的原本根由,悲哭呜咽,旁边群臣莫能仰视,傅亮又惊又窘,流汗浃背,口不能言。

第一本根据中国的会计规则制订,并由中国的审计员验核。

实践证明,制度创新滞后是严重制约和影响武陵山区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根源。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

更多 >>

字义分解

běn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gēn

(1)(名)(~儿)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分直根和须根两大类。根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2)(名)比喻子孙后代。

(3)(名)方根的简称。

(4)(名)代数方程的解。

(5)(名)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6)(名)(~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舌~|墙~|~基|~底。

(7)(名)(~儿)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刨~问底|我们是老街坊;彼此都知~知底。

(8)(副)根本地;彻底:~究|~治|~绝。

(9)(名)依据;作为根本:~据|无~之谈。

(10)(~儿)(量)用于细长的东西:两~筷子|一~无缝钢管。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