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拼音】: shén ér míng zhī , cún hū qí rén
【繁体】: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拼音】: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⒈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⒈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国语辞典
⒈ 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引:《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shénérmíngzhīcúnhūqírén]⒈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引《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成语解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辞典修订版
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其他释义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出处
《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其中又有细微奥妙之处,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临时变通,非可以文字传矣。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巴特热,你不必担心,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辉也罢,倒楣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朱自清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89535/】

更多 >>

字义分解

shén

(1)(名)迷信的人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也指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位|财~。

(2)(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用兵如~。

(3)(形)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速|~效。

(4)(名)精神;精力:费~。

(5)(名)(~儿)神气:~色|~情。

(6)(形)〈方〉聪明;机灵:这孩子真~。

(7)姓。

ér

1.  古同“”,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míng

[ míng ]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

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cún

(1)(动)活着:生~。

(2)(动)储积:~粮。

(3)(动)保留:~疑。

(4)(动)寄放:车。

(5)(动)心里怀有:对他~着希望。

(1)(助词)〈书〉表示疑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助词)〈书〉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助词)〈书〉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助词)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5)(助词)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6)(叹)〈书〉跟“啊”相同:天~!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3.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rén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