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就事论事

【拼音】: jiù shì lùn shì
【简体】: 就事论事
【繁体】: 就事論事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⒈ 依据实情,论其是非。例: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浮生六记》英:considersth.asitstands;就事论事[jiùshìlùnshì]⒈依据实情,论其是非。例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浮生六记》英considersth.asitstands;
基础解释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
引证解释
⒈ 依据事情本身的情况来作评论或判断。亦指只孤立地谈某件事情。引:《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朱熹集注引宋杨时曰:“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充其善心而格其非心,不止就事论事。”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要条陈,不过就事论事可矣,何必程策?”许地山《狐仙》:“我们就事论事,不说别的吧!”⒈依据事情本身的情况来作评论或判断。亦指只孤立地谈某件事情。引《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朱熹集注引宋杨时曰:“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充其善心而格其非心,不止就事论事。”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要条陈,不过就事论事可矣,何必程策?”许地山《狐仙》:“我们就事论事,不说别的吧!”
综合释义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世间有所谓“~”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鲁迅《且介亭集文二集·“题未定”草》
网友释义
就事论事,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指仅从事物表面的客观现象单独、静止、片面地议论,抛开其背后的起因、背景、论述者的主观立场、当事人的身份品格等等。就事论事,与对事不对人的含义有所重叠。区别在于,就事论事仅限于“论”,并且不仅仅把讨论的对象从“人”中独立出来讨论,也从其他的“事”中独立出来讨论。
汉语大词典
依据事情本身的情况来作评论或判断。亦指只孤立地谈某件事情。《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朱熹集注引宋杨时曰:“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充其善心而格其非心,不止就事论事。”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要条陈,不过就事论事可矣,何必程策?”许地山《狐仙》:“我们就事论事,不说别的吧!”
国语辞典
⒈ 只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论,而不牵涉到题外。引: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要条陈,不过就事论事可矣,何必程策?」《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兄弟资质甚鲁,只好就事论事,细意推求,不敢说无过,但能寡过已经是万幸了。」就事论事[jiùshìlùnshì]⒈只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论,而不牵涉到题外。引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要条陈,不过就事论事可矣,何必程策?」《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兄弟资质甚鲁,只好就事论事,细意推求,不敢说无过,但能寡过已经是万幸了。」成语解释就事论事
辞典修订版
只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论,而不牵涉到题外。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要条陈,不过就事论事可矣,何必程策?」《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兄弟资质甚鲁,只好就事论事,细意推求,不敢说无过,但能寡过已经是万幸了。」
辞典简编版
只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论,而不牵涉到题外。 【造句】他是就事论事,并不是刻意攻击你,你不要想偏了。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只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论,而不牵涉到题外。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要条陈,不过就事论事可矣,何必程策?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兄弟资质甚鲁,只好就事论事,细意推求,不敢说无过,但能寡过已经是万幸了。
其他释义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出处
宋·杨时《杨龟山集·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近义词
避实就虚
近义词
以偏概全
就事论事

我们应根据问题本身就事论事

若形而下地只死学传统,只能做些就事论事的表面文章,这种情况在今天很有些普遍性。

目前,国内理论界在关于刑法的溯及力问题的研究中,多集中于司法中的具体问题,就事论事,很少探究溯及力问题背后的刑法价值取向,犯了舍本逐末的毛病,没有从宏观上探求解决溯及力问题的方法。

我是说这些事并不怎么复杂,意思是你别往复杂处想,别把它们搀和到一起,就事论事,别追根求源,能过去的就过去了,刨根问底反而不好!

过去的新闻评论,人们推崇“就事论事法”,就着某件事、某个问题,直接论述这件事或这个问题,不必指东说西或顾左右而言他。

就事论事,这是用人的原则;通情达理,这是处世的原则;荣辱与共,这是交友的原则;生死无惧,这是做人的原则。

我们只是就事论事,分析这次事故的原因,没有涉及其他的问题。

就此展开深入的反思与自省,就事论事善意待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事论事,点燃这起事件的导火索,是众人对一位“惯偷”的愤忿,群情激昂下,捆绑示众并写下“小偷偷羊肉偷猪肉”的纸条,便成为群众渲泄怒火的出口。

迄今为止,公众对一夫多妻制的反应一直都是就事论事而缺乏理性认识。

更多 >>

字义分解

jiù

[ jiù ]

1.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2.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shì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父母。

lùn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4. 看待:一概而论。

5.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6.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7. 姓。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