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略识之无

【拼音】: lüè shí zhī wú
【注音】: ㄌㄩㄝˋㄕˊㄓㄨˊ
【词性】: 成语。
【简体】: 略识之无
【繁体】: 略識之無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指识字不多(“之”和“无”是古汉语常用字)。略识之无[lüèshízhīwú]⒈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生下来七个月时,就认得“之”、“无”两个字,百试不误。事见《新唐书·白居易传》。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读过几天书的人为“略识之无”。
基础解释
指识字不多(“之”和“无”是古汉语常用字)。
引证解释
⒈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生下来七个月时,就认得“之”、“无”两个字,百试不误。事见《新唐书·白居易传》。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读过几天书的人为“略识之无”。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综合释义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还有一班市侩,不过~,因为艳羡那些斗方名士,要跟着他学。◎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
网友释义
略识之无,这成语的意思是说,“所以后来人们在谦逊地称说自己所识别的东西不多抑或知识有限时,便往往会用上这典故,说是‘略识之无’。”(具见阿袁(即陈忠远)《唐诗故事·长安米贵居何易——大诗人早年在京立足凭什么》一文)而其原典则出于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汉语大词典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生下来七个月时,就认得“之”、“无”两个字,百试不误。事见《新唐书·白居易传》。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读过几天书的人为“略识之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国语辞典
略识之无[lüèshìzhīwú]⒈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六、七个月时,即可辨识之、无二字,百试不差。见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后用略识之无来指人识字不多。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斑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因为艳羡那些斗方名士,要跟著他学,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成语解释略识之无
辞典修订版
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六、七个月时,即可辨识之、无二字,百试不差。见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后用略识之无来指人识字不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斑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因为艳羡那些斗方名士,要跟着他学,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成语词典版
01.清.赵翼〈题岫云女史双清阁诗本〉诗其四:「略识之无便目存,生平未上学堂门。」
国语词典
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六、七个月时,即可辨识之、无二字,百试不差。见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后用略识之无来指人识字不多。
其他释义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近义词
略知皮毛
近义词
学富五车 略知一二 才疏学浅
略识之无

当我将这则新闻讲述给一个略识之无的老人听时,他沉吟半晌,说道“政府的话可不能轻易说出口,说了就得算话。

残年无儿,后顾茫茫,今幸吾侄掌教是乡,辱日莩末之亲,遗此一块肉,意欲重累吾侄,为老夫训迪,俾得略识之无,不堕诗书旧业,皆出吾侄所赐。

但凡略识之无,没有人不知道“夜郎自大”这句成语。

祖母略识之无,但不足以通诗文、读小说。

我有什么知识?不过略识之无而已!

一个略识之无的农村妇女,奇迹般地打通政商两界的任督二脉,成为铁路系统的风云人物。

残年无儿,后顾茫茫,今幸吾侄掌教是乡,辱日莩末之亲,遗此一块肉,意欲重累吾侄,为老夫训迪,俾得略识之无,不堕诗书旧业,皆出吾侄所赐。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310038/

祖母略识之无,但不足以通诗文、读小说。(www.chazidian.com/zj-310038/查字典造句网)

更多 >>

字义分解

lüè

(1)(形)简单;略微:大~|粗~|~图|这个提纲写得太~了。

(2)(名)简单扼要的叙述:史~|事~。

(3)(动)省去;简化:从~|中间的话都~去了。

(4)(动)计划;计谋:策~|战~|雄才大~。

(5)(动)夺取(多指土地):侵~|攻城~地。

shí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wú ]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