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尺布斗粟

【拼音】: chǐ bù dǒu sù
【注音】: ㄔˇㄅㄨˋㄉㄡˇㄙㄨˋ
【词性】: 成语。
【简体】: 尺布斗粟
【繁体】: 尺布斗粟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1.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2.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尺布斗粟[chǐbùdǒusù]⒈汉文帝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败被废,徙居蜀郡严道县,途中不食而死。民间为此作歌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后多以“尺布斗粟”讥兄弟不和。
引证解释
⒈亦省作“尺布”。引汉文帝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败被废,徙居蜀郡严道县,途中不食而死。民间为此作歌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后多以“尺布斗粟”讥兄弟不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於兄弟而更相逐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否?’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謡,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恭惟圣夫,篤叙天伦。尺布斗粟之謡,自詒伊阻。”唐李白《上留田行》:“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頽波激清。尺布之謡,塞耳不能听。”《旧唐书·太宗纪下》:“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髮,方惧毁巢之祸,寧虞尺布之謡。”
综合释义
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之谣,辄食甚哀。◎明·赵弼《酆都报应录》
网友释义
比喻兄弟不和。刘氏兄弟因争夺王位而互相残害,民间作歌谣来讽剌他们,后遂用“尺布斗粟、尺布之谣、一尺布、一斗粟”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
汉语大词典
汉文帝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败被废,徙居蜀郡严道县,途中不食而死。民间为此作歌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后多以“尺布斗粟”讥兄弟不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于兄弟而更相逐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否?’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元刘埙《隐居通议·骈俪一》:“恭惟圣夫,笃叙天伦。尺布斗粟之谣,自诒伊阻。”亦省作“尺布”。唐李白《上留田行》:“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旧唐书·太宗纪下》:“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
国语辞典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尺布斗粟[chǐbùdǒusù]⒈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也作「斗粟尺布」。引《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近䦧墙之祸兄弟相残反手足情深成语解释尺布斗粟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十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亦作斗粟尺布。
其他释义
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出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近义词
同室操戈 兄弟阋墙 祸起萧墙 阋墙之争 斗粟尺布
近义词
手足之情 手足情深 李代桃僵
尺布斗粟

他们是尺布斗粟的兄弟,现正在为争夺家产,大打官司呢!

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

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尺布斗粟之谣,辄食甚哀。◎明·赵弼《酆都报应录》

更多 >>

字义分解

chǐ

[ chǐ ]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 chě ]

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1)(名)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麻~|~鞋。

(2)姓。

(3)(动)宣告;宣布:发~|公~|~告|开诚~公。

(4)(动)散布;分布:阴云密~|铁路公路遍~全国。

(5)(动)布置:~局|~下天罗地网。

dǒu

[ dǒu ]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2. 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3. 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

4. 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

5. 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

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

7. 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

8.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9.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10. 古同“陡”,突然。

[ dòu ]

1. 对打:斗殴。战斗。

2. 比赛胜负,争胜: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

3. 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斗牛。斗蟋蟀。

4. 拼合,对准,凑近:斗眼。

5. 古同“逗”,逗引。

(1)(名)谷子。

(2)(名)姓。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