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亡国之音

【拼音】: wáng guó zhī yīn
【注音】: ㄨㄤˊㄍㄨㄛˊㄓ一ㄣ
【词性】: 成语。
【简体】: 亡国之音
【繁体】: 亡國之音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指国家将亡时充满愁苦与哀思的乐曲。后多指轻浮淫荡、委靡颓唐的音乐。亡国之音[wángguózhīyīn]⒈指国家将亡时的充满悲愁哀思的乐音。⒉指淫靡的音乐。
引证解释
⒈指国家将亡时的充满悲愁哀思的乐音。引《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史记·乐书》引此文,张守节正义云:“亡国,谓将欲灭亡之国,乐音悲哀而愁思。”《北史·隋纪上》:“又设亡陈女乐,谓公卿等曰:‘此声似啼,朕闻之甚不喜,故与公等一听亡国之音,俱为永鉴焉。’”⒉指淫靡的音乐。引《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
综合释义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卿勿为~,使人悒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
网友释义
亡国之音,比喻颓靡淫荡的歌曲。后来泛指遭遇亡国之痛的感触诗词或者文章。
汉语大词典
(1).指国家将亡时的充满悲愁哀思的乐音。《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史记·乐书》引此文,张守节正义云:“亡国,谓将欲灭亡之国,乐音悲哀而愁思。”《北史·隋纪上》:“又设亡陈女乐,谓公卿等曰:‘此声似啼,朕闻之甚不喜,故与公等一听亡国之音,俱为永鉴焉。’”(2).指淫靡的音乐。《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
国语辞典
国家将灭亡时充满愁苦哀思的音乐。亡国之音[wángguózhīyīn]⒈国家将灭亡时充满愁苦哀思的音乐。引《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聊斋志异·卷二·林四娘》:「再强之,乃俯首击节,唱伊、凉之调,其声哀婉。歌已泣下。公亦为酸恻,抱而慰之曰:『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⒉淫靡的音乐。引《旧唐书·卷一九〇·文苑传上·张蕴古传》:「勿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勿贵难得之货,勿听亡国之音。」成语解释亡国之音
辞典修订版
国家将灭亡时充满愁苦哀思的音乐。《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聊斋志异.卷二.林四娘》:「再强之,乃俯首击节,唱伊、凉之调,其声哀婉。歌已泣下。公亦为酸恻,抱而慰之曰:『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淫靡的音乐。《旧唐书.卷一九零.文苑传上.张蕴古传》:「勿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勿贵难得之货,勿听亡国之音。」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国家将灭亡时充满愁苦哀思的音乐。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 之道,与政通矣。聊斋志异˙卷二˙林四娘:再强之,乃俯首击节,唱伊、凉之 调,其声哀婉。歌已泣下。公亦为酸恻,抱而慰之曰: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 。淫靡的音乐。旧唐书˙卷一九零˙文苑传上˙张蕴古传:勿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 ,勿贵难得之货,勿听亡国之音。
其他释义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
《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近义词
靡靡之音 亡国之声
近义词
钧天广乐 哀而不伤
亡国之音

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晚唐五代的郑卫之音、流靡之变太低俗,南唐君臣的亡国之音太哀伤,都不适合大一统王朝的时代气氛。

‘乐音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乐音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则,对人性的宣泄毫无节制,会引导人走向颓靡或暴戾的极端,最终毁灭人性,是亡国之音

漆光启知道,此时主和主战都势必是楚的亡国之音

情种旁有一本小册子,乃我生平之作,算不上杰作,亡国之音而已。

儒家推崇的就是这些礼乐,把流行乐看成是郑卫之声,亡国之音

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厅仍在播放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

,最初盛行者为昆曲,一字数转,格调精警,犹不失古代遗风;其次盛行者为二簧,几于随口成诵,无复乐府之遗;至最近盛行者为班子,其音凄恻,其调淫荡,全属亡国之音

艳诗这一诗歌品类历来备受争议,梁陈以后更是背上亡国之音的恶名。

京城百姓都觉得这无异于荆棘铜驼,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更多 >>

字义分解

wáng

[ wáng ]

1. 逃:逃亡。流亡。

2. 失去:亡佚。亡羊补牢。

3. 死:伤亡。死亡。

4. 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 wú ]

1. 古同“无”,没有。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yīn

(1)(名)声音:响|~乐|口~|杂~。

(2)(名)消息:佳~|~信。

(3)(名)指音节:单~词。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