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查询 特殊百家姓

热门搜索:

萧姓相关知识

  • 起源
  • 历史名人
  • 郡望
  • 姓氏源流
  • 堂号
起源

萧姓主要源自:嬴姓、子姓。

出自嬴姓

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禽兽逃匿,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因其功绩,孙都得到了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今安徽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其后代都姓萧

出自子姓

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讳叔,字正义)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宣公十二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外族汉化改姓或赐姓

汉朝时就有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争,外族民众南逃进入中原,其中一些人姓了萧。北宋末年,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等5个氏族全部改为萧姓,整个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萧姓。少数民族中满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的影响而改姓萧的。

外姓改入

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金、元时期,在中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先秦时期,萧姓族人由于国家被灭而居鲁、宋、楚之间,后子孙多居丰沛。秦汉时期,社会动荡,迫使萧姓外迁,进入第一个发展迁徙时期。

汉时随着萧何拜相封侯,其子孙也多有列侯为官者,分封各地,陕西、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也逐渐有萧氏迁入。

西晋初,已有萧氏因任官南迁,最远到了今广东等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大举渡江南迁。萧氏在此次迁徙中,主要定居于江苏和湖北。其中,萧彪后裔萧整举家定居在丹阳附近的南兰陵县。从此兰陵即为萧氏主要聚居地和重要郡望。

南北朝时期,萧整后人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朝。并且萧姓在刘宋、南陈,以及北齐、北魏和北周也十分显贵,萧氏族人因任官而散居各地,南到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北至河南、河北、陕西,都有萧氏族人活动的踪迹。

隋唐两代,萧氏族人依然显赫,既为皇亲,又历代为显宦。除长安外,主要聚居地还有河南和山东等地。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陈征、陈元光父子率河南固始府兵征闽,后在当地屯垦,军士便在福建落籍,其中有将佐萧润尔,从此开始了萧氏移居福建的历史。

“安史之乱”和唐末的农民起义,两次引发由北向南的大规模迁徙潮,更多萧氏族人在这两个时期,迁移到了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和福建等地。

从晚唐五代到宋、元的460多年间,萧氏的主要迁徙地是江西、福建和湖南。随着“湖广填四川”的开始,萧姓开始大规模进入四川,成为四川的大姓之一。

自清康熙末年,萧姓族人开始入迁台湾。

兰陵郡:萧氏望出兰陵。历史上有两个兰陵。“北兰陵”,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一带,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置郡,汉、晋数百年间,西汉丞相萧何的后裔多聚居于此。隋时废此郡。“南兰陵”,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一带,东晋初年置郡,为东晋时萧姓南迁后主要聚居地。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兰陵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

定汉堂:汉代陪人萧何,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到建立汉朝即皇帝位,始终帮助汉高祖,汉朝一切律例典制均为他制定。

制律堂:同定汉堂。

一、萧(蕭)xiā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固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殷民六族,一为萧氏。”郑樵注云:“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此以国为氏。出自乐氏,或云系出自子姓。

2、《姓氏考略》注云:“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伯翳,亦即“伯益”;作,这里同“胙”,赏赐;胙土,犹说“封土”。伯益乃嬴姓之祖,故此亦以国为氏,系出嬴姓。

3、或为契丹族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注云:“后族,伊苏济勒氏、巴哩氏,世任国事,(辽)太祖慕汉高祖皇帝(刘邦),以伊苏修勒、巴哩比萧相国(按:指萧何),遂为萧氏。太祖娶舒噜氏,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氏。”《营卫志·序》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约尼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此言部与族之分合也。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是则辽之氏族止有耶律、萧氏也。”又,《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后晋开运(出帝石重贵年号)末,翰为契丹诸部之长,其妹嫁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德光北归时,任命翰为宣武节度使。当时他尚无姓氏,李崧为其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翰’,契丹呼为国舅。”是萧乃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所改。汉代有萧何,子姓之裔,汉高祖刘邦之相国;南朝梁武帝萧衍;唐代有萧颖土,诗人;元代有萧月潭,画家;太平天国有萧朝贵。

二、萧(蕭)

萧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为中国人数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69%。

萧姓起源:

1、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

2、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以为附庸,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嬴姓。舜臣伯翳(亦作伯益)之后有萧氏。

4、契丹姓,后晋开运末,耶律德光北归,以萧翰(原名小汉,舒噜氏)为宣武节度,留守东京。翰,契丹呼为舅,及将授节钺。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又,辽太祖改后族(契丹)巴哩氏、伊苏济勒氏为萧氏;辽太宗改舒噜氏为萧氏。

5、辽时奚有五世族,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世与辽人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称萧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伊喇氏后改为萧氏。

7、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

8、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

9、台湾土著、壮、侗、彝、傣、阿昌、土家、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萧姓名人:

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居功第一,封酇侯,丞相。

郡望:兰陵,广陵。

变化: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以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姓为蛸。

历史名人

萧姓古代名人

萧何汉朝,沛县(今属江苏省),政治家

萧望之汉朝,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职

萧思话南朝,宋,南兰陵,官拜郢州刺史,先后历十二州

萧道成南朝,齐,南兰陵,齐高帝

萧子显南朝,梁,南兰陵,编《南齐书》

萧衍南朝,梁,南兰陵,梁武帝

萧统南朝,梁,南兰陵,文学家,梁武帝之,辑《文选》三十卷

萧琛南朝,梁,南兰陵,著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文集

萧瑀唐朝,南兰陵,开国宰相

萧颖士唐朝,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秘书正字、扬州功曹参军

萧照宋朝,山西阳城,山水画家

萧良有明朝,汉阳(今湖北省武汉)万历中会试第一,著有《玉堂遗稿》

萧朝贵清朝,广西省武宣东乡太平天国著名领导人之一

萧姓近代名人

萧云从清朝,安徽芜湖,山水画家

郡望

兰陵郡:萧氏望出兰陵。历史上有两个兰陵。“北兰陵”,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一带,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置郡,汉、晋数百年间,西汉丞相萧何的后裔多聚居于此。隋时废此郡。“南兰陵”,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一带,东晋初年置郡,为东晋时萧姓南迁后主要聚居地。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兰陵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

定汉堂:汉代陪人萧何,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到建立汉朝即皇帝位,始终帮助汉高祖,汉朝一切律例典制均为他制定。

制律堂:同定汉堂。

一、萧(蕭)xiā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固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殷民六族,一为萧氏。”郑樵注云:“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此以国为氏。出自乐氏,或云系出自子姓。

2、《姓氏考略》注云:“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伯翳,亦即“伯益”;作,这里同“胙”,赏赐;胙土,犹说“封土”。伯益乃嬴姓之祖,故此亦以国为氏,系出嬴姓。

3、或为契丹族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注云:“后族,伊苏济勒氏、巴哩氏,世任国事,(辽)太祖慕汉高祖皇帝(刘邦),以伊苏修勒、巴哩比萧相国(按:指萧何),遂为萧氏。太祖娶舒噜氏,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氏。”《营卫志·序》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约尼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此言部与族之分合也。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是则辽之氏族止有耶律、萧氏也。”又,《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后晋开运(出帝石重贵年号)末,翰为契丹诸部之长,其妹嫁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德光北归时,任命翰为宣武节度使。当时他尚无姓氏,李崧为其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翰’,契丹呼为国舅。”是萧乃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所改。汉代有萧何,子姓之裔,汉高祖刘邦之相国;南朝梁武帝萧衍;唐代有萧颖土,诗人;元代有萧月潭,画家;太平天国有萧朝贵。

二、萧(蕭)

萧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为中国人数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69%。

萧姓起源:

1、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

2、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以为附庸,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嬴姓。舜臣伯翳(亦作伯益)之后有萧氏。

4、契丹姓,后晋开运末,耶律德光北归,以萧翰(原名小汉,舒噜氏)为宣武节度,留守东京。翰,契丹呼为舅,及将授节钺。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又,辽太祖改后族(契丹)巴哩氏、伊苏济勒氏为萧氏;辽太宗改舒噜氏为萧氏。

5、辽时奚有五世族,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世与辽人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称萧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伊喇氏后改为萧氏。

7、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

8、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

9、台湾土著、壮、侗、彝、傣、阿昌、土家、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萧姓名人:

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居功第一,封酇侯,丞相。

郡望:兰陵,广陵。

变化: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以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姓为蛸。

姓氏源流

一、萧(蕭)xiā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固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殷民六族,一为萧氏。”郑樵注云:“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此以国为氏。出自乐氏,或云系出自子姓。

2、《姓氏考略》注云:“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伯翳,亦即“伯益”;作,这里同“胙”,赏赐;胙土,犹说“封土”。伯益乃嬴姓之祖,故此亦以国为氏,系出嬴姓。

3、或为契丹族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注云:“后族,伊苏济勒氏、巴哩氏,世任国事,(辽)太祖慕汉高祖皇帝(刘邦),以伊苏修勒、巴哩比萧相国(按:指萧何),遂为萧氏。太祖娶舒噜氏,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氏。”《营卫志·序》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约尼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此言部与族之分合也。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是则辽之氏族止有耶律、萧氏也。”又,《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后晋开运(出帝石重贵年号)末,翰为契丹诸部之长,其妹嫁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德光北归时,任命翰为宣武节度使。当时他尚无姓氏,李崧为其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翰’,契丹呼为国舅。”是萧乃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所改。汉代有萧何,子姓之裔,汉高祖刘邦之相国;南朝梁武帝萧衍;唐代有萧颖土,诗人;元代有萧月潭,画家;太平天国有萧朝贵。

二、萧(蕭)

萧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为中国人数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69%。

萧姓起源:

1、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

2、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以为附庸,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嬴姓。舜臣伯翳(亦作伯益)之后有萧氏。

4、契丹姓,后晋开运末,耶律德光北归,以萧翰(原名小汉,舒噜氏)为宣武节度,留守东京。翰,契丹呼为舅,及将授节钺。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又,辽太祖改后族(契丹)巴哩氏、伊苏济勒氏为萧氏;辽太宗改舒噜氏为萧氏。

5、辽时奚有五世族,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世与辽人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称萧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伊喇氏后改为萧氏。

7、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

8、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

9、台湾土著、壮、侗、彝、傣、阿昌、土家、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萧姓名人:

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居功第一,封酇侯,丞相。

郡望:兰陵,广陵。

变化: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以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姓为蛸。

堂号

兰陵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

定汉堂:汉代陪人萧何,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到建立汉朝即皇帝位,始终帮助汉高祖,汉朝一切律例典制均为他制定。

制律堂:同定汉堂。

一、萧(蕭)xiā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固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殷民六族,一为萧氏。”郑樵注云:“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此以国为氏。出自乐氏,或云系出自子姓。

2、《姓氏考略》注云:“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伯翳,亦即“伯益”;作,这里同“胙”,赏赐;胙土,犹说“封土”。伯益乃嬴姓之祖,故此亦以国为氏,系出嬴姓。

3、或为契丹族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注云:“后族,伊苏济勒氏、巴哩氏,世任国事,(辽)太祖慕汉高祖皇帝(刘邦),以伊苏修勒、巴哩比萧相国(按:指萧何),遂为萧氏。太祖娶舒噜氏,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氏。”《营卫志·序》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约尼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此言部与族之分合也。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是则辽之氏族止有耶律、萧氏也。”又,《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后晋开运(出帝石重贵年号)末,翰为契丹诸部之长,其妹嫁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德光北归时,任命翰为宣武节度使。当时他尚无姓氏,李崧为其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翰’,契丹呼为国舅。”是萧乃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所改。汉代有萧何,子姓之裔,汉高祖刘邦之相国;南朝梁武帝萧衍;唐代有萧颖土,诗人;元代有萧月潭,画家;太平天国有萧朝贵。

二、萧(蕭)

萧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为中国人数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69%。

萧姓起源:

1、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

2、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以为附庸,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嬴姓。舜臣伯翳(亦作伯益)之后有萧氏。

4、契丹姓,后晋开运末,耶律德光北归,以萧翰(原名小汉,舒噜氏)为宣武节度,留守东京。翰,契丹呼为舅,及将授节钺。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又,辽太祖改后族(契丹)巴哩氏、伊苏济勒氏为萧氏;辽太宗改舒噜氏为萧氏。

5、辽时奚有五世族,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世与辽人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称萧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伊喇氏后改为萧氏。

7、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

8、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

9、台湾土著、壮、侗、彝、傣、阿昌、土家、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萧姓名人:

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居功第一,封酇侯,丞相。

郡望:兰陵,广陵。

变化: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以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姓为蛸。

展开全部
萧姓排名
  • 最新 排名:101

  • 2018年 排名:无

  • 2014年 排名:无

  • 2013年 排名:33

  • 2007年 排名:33

  • 2006年 排名:30

  • 1995年 排名:62

  • 1987年 排名:无

  • 1982年 排名:55

  • 明朝 排名:27

  • 元朝 排名:26

  • 宋朝 排名:60

  • 北宋 排名:99

【拼音】: xiāo

【笔画】:11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

【注音:】:ㄒㄧㄠ

【笔顺编号:】:12251123234

【姓名学:】:姓,常用字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8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十一

笔顺

1

横

2

竖

3

竖

4

横折

横折

5

横

6

横

7

竖

8

撇

9

竖

10

撇

11

点

萧性相关词语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