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囫囵吞枣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注音】: ㄏㄨˊㄌㄨㄣˊㄊㄨㄣㄗㄠˇ
【词性】: 动词、成语。
【简体】: 囫囵吞枣
【繁体】: 囫圇吞棗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囫囵吞枣húlún-tūnzǎo。(1)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2)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囫囵吞枣[húlúntūnzǎo]⒈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英swallowadatewhole;⒉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英todoathingwithoutthought;readwithoutunderstanding;
基础解释
不加咀嚼地把枣儿整个吞下。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引证解释
⒈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引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一折:“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蹺蹊,我这里囫圇吞个枣不知酸淡。”茅盾《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综合释义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网友释义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汉语大词典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一折:“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跷蹊,我这里囫囵吞个枣不知酸淡。”茅盾《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国语辞典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如:「研究学问最怕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也作「鹘仑吞枣」。囫囵吞枣[húlúntūnzǎo]⒈把枣子整个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也作「鹘仑吞枣」。例如:「研究学问最怕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近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英语toswallowinonegulp(idiom)​,(fig.)​toacceptwithoutthinking,tolapup德语etwaslesen,ohneeszuverstehen(V,Sprichw)​法语(expr.idiom.)​avalerunejujubedanssonentier,acceptersansréfléchir成语解释囫囵吞枣
辞典简编版
比喻对事物的了解不够便含糊接受,或求学时不分析探讨而只是笼统接受。 【造句】研究学问最怕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
成语词典版
01.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三出》:「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跷蹊,我这里囫囵吞个枣不知酸淡。」02.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论语》:「〈二南〉之诗,但言治国由于齐家耳。……若将注中修身、齐家句,囫囵吞枣看过,便似不曾读《诗》者。」
其他释义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典故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近义词
鹘仑吞枣 走马观花 生搬硬套 一知半解 生吞活剥 不求甚解 点到为止 死记硬背
近义词
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贯通融会 含英咀华 细嚼慢咽 穷原竟委 寻根究底 咬文嚼字 格物致知
囫囵吞枣

爷爷坐在我面前,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囫囵吞枣乱干一通。”。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学习文言文,只是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不是好办法,只有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学好。

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今天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注意饮食用处广!

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窃以为,既然发行彩票的初衷是提高社会福利,那么国库提取的公益金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地用于社会福利,如果囫囵吞枣“归大堆”似乎于理不清。

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更多 >>

字义分解

形)〔囫囵〕(…lún)完整;整个儿。

lún

见〔囫囵〕。

tūn

(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

(2)(动)并吞;吞没:侵~|鲸~。

zǎo

(1)(名)枣树。

(2)(名)(~)这种植物的果实。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