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查询 特殊百家姓

热门搜索:

邴姓相关知识

  • 起源
  • 历史名人
  • 郡望
  • 姓氏源流
  • 堂号
起源

前期

始于春秋,以封地名为姓,是晋大夫邴豫的后代。据《通志》载,邴是春秋时的一个城邑,故城址在今河南成武县东。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后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以“丙”为姓,称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故邴也作丙,邴、丙姓同源。

中期

出自春秋时期,以封地为姓,是齐大夫邴鸀的后代。据《通志》载,邴,又名祊,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费县东。齐大夫邴鸀的封地就在那里。他的子孙后代,就以邴为姓,称邴氏。在古代,邴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鲁国(后改鲁郡,亦称鲁国郡)。

发展

出自赐姓,汉代名将都御李陵之后。南北朝时,李广的后代归顺魏国,魏帝在邴殿接见了他们,赐姓丙氏,因而姓丙。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李广的后代也称邴氏。

据《姓氏考略》记载,邴氏望出鲁国。《郡望百家姓》记载:邴氏望出平阳郡。

鲁 国: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设置平阳郡。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一带。

操尚堂:后汉邴原,尚操守(行事以节操为第一)。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他不干,又躲到辽东。到辽东因慕他的名来的,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一、邴bǐ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亦作‘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则云:“一作‘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二、邴bìng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春秋时鲁大夫有邴泄。”。姑兼收。

三、邴

邴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邴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然此说不可信。

邴姓名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

郡望:平阳、鲁国。

变化:

1、亦作丙。

2、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历史名人

邴姓古代名人

邴辅东晋,赵国栎阳人。自幼喜欢读书,长大以后多才多艺,尤其长于工艺制作。那时正处于战乱年代,许多宫殿房屋、古代建筑都被毁于战乱之中。战后,邴辅招募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仿照旧式样为赵国恢复建成豪华的宫殿房屋,一时名扬天下,成为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

邴吉西汉,字少卿,鲁国北海人,曾官廷尉监,光武省右监。昭帝时曾任大将军长史。宣帝即位,代魏相为丞相。

邴原东汉,名士。字根矩,北海朱虚(今临朐东南)人,有勇略雄气,黄巾军起义,避居辽东,曾先后依附孔融、公孙度,后归曹操,官至丞相征事、五官将长史。死于随曹操征吴中。史评:“躬履清蹈。”

邴汉西汉末年,琅琊人,以清行而见称的名士,曾官至京兆尹及太中大夫,王莽秉政之时,他不屑与“汉贼”同流合污,而乞骸骨归经秀里,保全了自己的声誉。

邴舟西汉,琅琊人,邴汉之侄。具有清操之行,邴丹养老自修,以“为官不过六百石”而不肯折腰。据说,他的名望超过了邴汉。

邴宛麟清未,莒县人,著名画家。

邴姓近代名人

邴郁邴原的曾孙,具有高名。成帝以博士征,郁辞疾不赴,以寿终。

郡望

据《姓氏考略》记载,邴氏望出鲁国。《郡望百家姓》记载:邴氏望出平阳郡。

鲁 国: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设置平阳郡。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一带。

操尚堂:后汉邴原,尚操守(行事以节操为第一)。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他不干,又躲到辽东。到辽东因慕他的名来的,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一、邴bǐ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亦作‘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则云:“一作‘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二、邴bìng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春秋时鲁大夫有邴泄。”。姑兼收。

三、邴

邴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邴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然此说不可信。

邴姓名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

郡望:平阳、鲁国。

变化:

1、亦作丙。

2、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姓氏源流

一、邴bǐ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亦作‘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则云:“一作‘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二、邴bìng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春秋时鲁大夫有邴泄。”。姑兼收。

三、邴

邴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邴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然此说不可信。

邴姓名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

郡望:平阳、鲁国。

变化:

1、亦作丙。

2、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堂号

操尚堂:后汉邴原,尚操守(行事以节操为第一)。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他不干,又躲到辽东。到辽东因慕他的名来的,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一、邴bǐ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亦作‘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则云:“一作‘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二、邴bìng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春秋时鲁大夫有邴泄。”。姑兼收。

三、邴

邴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邴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然此说不可信。

邴姓名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

郡望:平阳、鲁国。

变化:

1、亦作丙。

2、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展开全部
邴姓排名
  • 最新 排名:411

  • 2018年 排名:无

  • 2014年 排名:无

  • 2013年 排名:无

  • 2007年 排名:无

  • 2006年 排名:499

  • 1995年 排名:496

  • 1987年 排名:无

  • 1982年 排名:397

  • 明朝 排名:无

  • 元朝 排名:无

  • 宋朝 排名:无

  • 北宋 排名:214

【拼音】: bǐng

【笔画】:7

【部首:】:

【注音:】:ㄅㄧㄥˇ

【部外笔画:】:5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GMWB

【统一码UNICODE:】:90B4

【仓颉:】:MBNL

笔顺

1

横

2

竖

3

横折钩

横折钩

4

撇

5

点

6

横折折折钩

横折折折钩

7

竖

邴性相关词语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