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zhēn

【笔画】:10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

【注音:】:ㄓㄣ

【笔顺编号:】:1234212534

【姓名学:】:常用字,多用男性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6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上一个:

下一个:

笔顺

1

横

2

竖

3

撇

4

点

5

竖

6

横

7

竖

8

横折

横折

9

撇

10

点

基本解释

(1)(名)坚硬的木头。

(2)(名)古代筑墙时两端树立的木柱;引中为支柱、主干:~干。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贞声。本义:木名,即女贞)

(2) 同本义

桢,刚木也。——《说文》

文欀桢橿。——左思《吴都赋》。注:“桢、橿,二木名。”

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山海经》

(3) 古代筑墙时竖立在两端的木柱

桢,干也。——《尔雅》。舍人注:“桢,正也。筑墙所立两木也。”按,植于两端者曰桢,植于两边者曰干。

维周之桢。——《诗·大雅·文王》

(4) 又如:桢干

(5) 支柱,主干

峙乃桢干。——《书·费誓》传:“题曰桢。”

(6) 又如:桢臣(栋梁之臣);桢材(干才);桢固(支柱;骨干)

康熙字典

楨【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貞。《說文》剛木也。《山海經》太山之上多楨木。《郭註》女楨也。冬不凋。

楨榦,築牆所立兩木也。《書·費誓》峙乃楨榦。《孔傳》題曰楨,旁曰榦。楨當牆兩端者也,榦在牆兩邊者也。

楨林,縣名。《前漢·地理志》屬上郡。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楨【卷六】【木部】

剛木也。从木貞聲。上郡有楨林縣。陟盈切

说文解字注

(楨)剛木也。此謂木之剛者曰楨。非謂木名也。吳都賦之楨廣韵之女楨、則爲木名。從木。貞聲。陟盈切。十一部。上郡有楨林縣。地理、郡國二志同。

辞典解释
【桢】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zhēn
怎么读:

  • 名词 古代筑墙时立在两端的木柱。《尔雅.释诂下》:「桢,干也。」清.郝懿行.义疏:「舍人曰:『桢,正也。筑墙所立两木也。』」
  • 名词 支柱、主干。《诗经.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唐.皮日休〈文中子碑〉:「先生门人,为唐之桢。」
  • 名词 植物名。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高丈余,叶呈卵形,皮质厚而有光泽,夏日开 白花,果实椭圆而黑,可入药。材质可供造船、建筑及观赏用。
【桢】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zhēn
怎么读:

  • 古代筑墙时立在墙面两端的木柱。  【组词】:桢干
  • 植物名。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高丈余,叶呈卵形,皮质厚而有光泽,夏日开白花,果实椭圆而黑,可入药。材质可供造船、建筑及观赏用。
百科解释
基本信息桢(桢)zhēn旧读zhēng⑴ㄓㄣˉ⑵坚硬的木头。⑶古代打土墙时所立的木柱,多用于皇宫的立柱,泛指支柱:~干(g刵)(喻能胜重任的人)。⑷古书上指女贞树。⑸郑码:FILO,U:6862,GBK:E8E5⑹笔画数:10,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2125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