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sǒu

【笔画】:18

【部首:】:

【注音:】:ㄙㄡˇ

【部外笔画:】:15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AKGT

【繁简:】:繁体

【反向繁简符号:】:jt

上一个:

下一个:

十八

笔顺

1

横

2

竖

3

竖

4

竖

5

横折

横折

6

横

7

横

8

竖

9

横折

横折

10

横

11

竖

12

撇点

撇点

13

撇

14

横

15

撇

16

横

17

撇

18

捺

基本解释

见“”。

康熙字典

藪【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𠀤蘇后切,音叟。《爾雅·釋地》十藪。《註》大澤也。《周禮·天官·大宰》藪牧養藩鳥獸。《風俗通》藪,厚也。有草木魚鼈,所以厚養人也。《詩·鄭風》叔在藪。

《唐韻古音》讀數。《易林》山林麓藪,非人所處。

《集韻》引《聘禮》十六斗曰籔。或从艸。

《韻會》窶藪,戴器也。《前漢·東方朔傳註》以盆盛物戴於頭者,則以窶藪薦之。《蘇林曰》藪音數錢之數。

《集韻》千𠋫切,音凑。《周禮·冬官·輪人》以其圍之,阞捎其藪。《註》藪讀爲蜂藪之藪,謂轂空壷中也。蜂藪,猶言趨也。藪者,衆輻之所趨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藪【卷一】【艸部】

大澤也。从艸𢿙聲。九州之藪:楊州具區,荆州雲夢,豫州甫田,靑州孟諸,沇州大野,雝州弦圃,幽州奚養,冀州楊紆,并州昭餘祁是也。蘇后切

说文解字注

(藪)大澤也。地官澤虞曰。每大澤大藪。中澤中藪。小澤小藪。注。澤水所鍾也。水希曰藪。此析言則澤藪殊也。職方氏云。其澤藪曰某。毛詩傳曰。藪澤。此統言則不別也。職方氏注曰。大澤曰藪。與說文合。葢藪實兼水鍾、水希而言。爾雅十藪𣪠釋地。不𣪠釋水。正謂地多水少。艸木所聚。从艸。數聲。蘇后切。四部。九州之藪。見職方氏。楊州具區。鄭曰。具區在吳南。謂漢吳縣南。屬㑹稽郡。禹貢謂之震澤。今謂之太湖。荆州雲夢。夢今周禮作瞢。鄭曰。雲瞢在華容。漢華容縣屬南郡。豫州甫田。甫今本作圃。汲古未改本、宋本、李燾五音韵譜本皆作甫。毛詩。東有甫草。毛云。甫、大也。箋云。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鄭有甫田。葢鄭所據爾雅、許所據周禮皆作甫田。甫圃古通用。故毛詩甫艸。韓詩作圃艸。詩箋、說文作甫田。今他書皆作圃田。職方注曰。圃田在中牟。漢中牟屬河南郡。靑州孟諸。孟今周禮作望。鄭曰。望諸、明都也。在睢陽。漢睢陽縣屬梁國。兗州大野。鄭曰。大野在鉅野。漢鉅野屬山陽郡。雝州弦圃。今周禮作弦蒲。注曰。弦或爲汧。蒲或爲浦。按許所據葢卽鄭之或本。圃浦未知孰是。今本說文作蒲。汲古未改本、宋本、李燾本皆作圃。職方注曰。弦蒲在汧。漢汧縣屬右扶風。幽州奚養。周禮作豯養。杜子春讀豯爲奚。按說文大部奚、大腹也。豕部豯、肫生三月、腹奚奚皃也。杜葢說此藪名取大腹意。不取豕意。故易豯爲奚。而班、許從之。鄭曰。豯養在長廣。漢長廣縣屬琅邪郡。冀州楊紆。鄭曰。楊紆所在未聞。爾雅曰。秦有楊陓。呂氏春秋作陽華。注曰。陽華在鳳翔。或曰在華陰西。淮南作陽紆。注曰。在馮翊池陽。一名具圃。幷州昭餘祁。是也。鄭曰。昭餘祁在鄔。漢鄔縣屬太原郡。徐鍇本餘作余。淮南作燕之昭余。無祁字。凡職方氏之川寖。說文散舉之。藪則彚舉之。

藪字相关知识

藪字的书法
  • 徐伯清

    徐伯清

  • 毛泽东

    毛泽东

  • 赵子昂

    赵子昂

  • 字汇

    字汇

藪的字源演变
  • 小篆

    小篆

  • 楷体

    楷体

藪的字源演变
  • 中国大陆宋体

    中国大陆宋体

  • 台湾细明体

    台湾细明体

  • 香港明体

    香港明体

  • 日本明朝体

    日本明朝体

  • 韩国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 旧字形

    旧字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