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笔画】:19

【部首:】:

【注音:】:

【部外笔画:】:5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YVUL

【统一码UNICODE:】:9F4D

【仓颉:】:YXBT

上一个:

下一个:

十九

笔顺

1

点

2

横

3

点

4

撇

5

竖

6

横折钩

横折钩

7

撇

8

撇

9

竖提

竖提

10

捺

11

撇

12

竖

13

横

14

横

15

竖

16

横折

横折

17

竖

18

竖

19

横

基本解释

1.古代盛谷物的祭器:“凡祭祀,赞玉~。”

2.古通“粢”,稷,谷物:“辨六~之名物与其用。”

康熙字典

齍【亥集下】【齊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𠀤音咨。《說文》黍稷器,所以祀者。《周禮·春官·大宗伯》奉玉齍。

與粢同。《周禮·春官·世婦》共齍盛。

《集韻》牋西切,音齎。

才詣切,音嚌。義𠀤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齍【卷五】【皿部】

黍稷在器以祀者。从皿齊聲。即夷切

说文解字注

(齍)黍稷器。所㠯祀者。各本作黍稷在器以祀者。則與盛義不別。今从韵會本。按周禮一書。或兼言齍盛。或單言齍、單言盛。皆言祭祀之事。他事絕不言齍盛。故許皆云以祀者。兼言齍盛。若甸師、春人、肆師、小祝是也。單言齍。若大宗伯、小宗伯、大祝是也。單言盛。若饎人、廩人是也。小宗伯逆齍注云。受饎人之盛以入。然則齍盛可互偁也。甸師注云。秶、稷也。榖者稷爲長。是以名云。肆師注云。秶、六榖也。大祝注云。秶號謂黍稷皆有名號也。春人注云。齍盛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以爲簠簋實。經文齍字、注三易爲秶。而小宗伯六齍注云。齍讀爲秶。六秶謂六榖。黍稷稻粱麥苽。此則易齍爲秶之恉。謂齍秶古今字也。考毛詩甫田作齊、亦作齍。用古文。禮記作秶盛。用今文。是則齍秶爲古今字憭然。左傳作秶盛。則用今字之始。左傳曰。絜秶豐盛。毛曰。器實曰齍。在器曰盛。鄭注周禮。齍或專訓稷。或訓黍稷稻粱。盛則皆訓在器。是則齍之與盛別者、齍謂榖也。盛謂在器也。許則云器曰齍。實之則曰盛。似與毛、鄭異。葢許主說字。其字从皿。故謂其器可盛黍稷曰齍。要之齍可盛黍稷、而因謂其所盛黍稷曰齍。凡文字故訓引伸每多如是。說經與說字不相妨也。从皿。𠫼聲。𠫼、禾麥吐?上平也。形聲包會意。卽夷切。十五部。

辞典解释
【齍】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名词 盛黍稷的祭器。《说文解字.皿部》:「齍,黍稷器,所以祀者。」《周礼.天官.九嫔》:「凡祭祀,赞玉齍。」
  • 名词 黍稷。通「粢」。《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官之人共奉之。」汉.郑玄.注:「齍,读为粢。六粢谓六谷:黍、稷、稻、粱、麦、苽。」

齍字相关知识

齍的字源演变
  • 金文

    金文

  • 小篆

    小篆

  • 楷体

    楷体

齍的字源演变
  • 中国大陆宋体

    中国大陆宋体

  • 台湾细明体

    台湾细明体

  • 香港明体

    香港明体

  • 韩国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