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笔画】:14

【部首:】:

【注音:】:ㄩˋ

【部外笔画:】:8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JAKG

【统一码UNICODE:】:872E

【仓颉:】:LIIRM

上一个:

下一个:

十四

笔顺

1

竖

2

横折

横折

3

横

4

竖

5

横

6

点

7

横

8

竖

9

横折

横折

10

横

11

提

12

斜钩

斜钩

13

撇

14

点

基本解释

1.传说是躲在水里能暗中含沙射人的动物。比喻暗中害人的阴险分子鬼~伎俩。

2.谷类的害虫:螟~。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或()声。本义:鬼名。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

(2) 同本义

为鬼为魊。——《诗·小雅·何人斯》。传:“短狐也”

蜮伤躬只。——《楚辞·大招》

(3) 又如:蜮势鬼形(形容像鬼怪般凶恶吓人的样子);蜮祥(灾变将至的征兆);蜮射(蜮含沙射人为灾,使人得病)

(4) 一种食禾苗的害虫

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吕氏春秋》

康熙字典

蜮【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雨逼切《正韻》越逼切,𠀤音域。《說文》短狐也。《詩·小雅》爲鬼爲蜮。亦作𧌒。《春秋·莊十八年》秋有𧌒。《註》蜮,短狐也,《本草》謂之射工,蓋以含沙射人爲災。《五行傳》曰:𧌒如鼈,三足,生於南越,一名射影。在水中,人在岸上,影見水中,投人影,則殺之,故曰射影,或謂含沙。射人,入皮肌,其創如疥。服虔云:徧身濩濩或或,故爲災。《公羊傳》𧌒之猶言惑也。

山名。《山海經》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

與魊通。《張衡·東京賦》况鬾𧌒與畢方。《註》《漢舊儀》曰:魊,鬼也。魊、𧌒古字通。

《韻會》獲北切,音或。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蜮【卷十三】【虫部】

短狐也。似鼈,三足,以气䠶害人。从虫或聲。蟈,蜮又从國。于逼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古獲切,以爲蝦蟆之別名。

说文解字注

(蜮)短弧也。弧各本作狐。今正。毛公、班固、張揖、陸璣、杜預、范甯皆曰短弧。今惟五行志、左傳釋文作弧。不誤矣。小雅。爲鬼爲蜮。傳曰。蜮、短弧也。左傳釋文曰。短弧又作狐。按此因其以氣射害人、故謂之短弧。作狐、非也。其氣爲矢、則其體爲弧。佀鼈三足。洪範傳、陸璣疏皆云爾。㠯气䠶害人。陸疏云。人在岸上。影見水中。投人影則殺之。師古曰。短弧卽射工也。亦呼水弩。陸氏佃、羅氏願皆曰。口中有横物如角弩。聞人聲以气爲矢。用水勢以射人。隨所箸發創。中影亦病也。从虫。或聲。于逼切。一部。

辞典解释
【蜮】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名词 传说中一种会害人的水中毒虫,形状似鳖,能含沙射人。《抱朴子.内篇.登涉》:「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如闻人声,缘口中物如角弩,以气为矢,则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发疮,中影者亦病。」唐.白居易〈寄元九〉诗:「山无杀草霜,水有含沙蜮。」也称为「短狐」。
  • 名词 一种食苗叶的害虫。《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大草不生,又无螟蜮。」汉.高诱.注:「食叶曰蜮。」
百科解释
蜮是一种食禾苗的害虫;在汉族传说中是一种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口含沙粒射人或射人的影子被射中的就要生疮,被射中影子的也要生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