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lài

【笔画】:19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

【注音:】:ㄌㄞˋ

【笔顺编号:】:3143141251234352534

【姓名学:】:常用字,多用男性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13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上一个:

下一个:

十九

笔顺

1

撇

2

横

3

点

4

撇

5

横

6

点

7

横

8

竖

9

横折

横折

10

横

11

竖

12

撇

13

点

14

撇

15

横撇

横撇

16

竖

17

横折

横折

18

撇

19

点

基本解释

(1)(名)古代的一种箫。

(2)(名)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赖声。本义:古代一种管乐器,三孔)

(2) 同本义

吹鸣籁。——《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籁,箫也。”

爽籁发而清风生。——王勃《滕王阁序》

(3) 又如:籁竽(箫与竽,用竹制的管乐器);籁龠(古管乐器。籁,三孔;龠,六孔)。又指箫

(4) 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亦泛指一般的声响 。如:人籁(人口吹奏出的声音);地籁(风吹孔穴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康熙字典

籟【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落蓋切,音賴。《說文》籥三孔也。大者謂之笙,中者謂之籟,小者謂之箹。《爾雅註》簫,一名籟。《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註》籟,簫也。

凡孔竅機括皆曰籟。《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地籟則衆竅是已。

叶力制切《宋玉·高唐賦》緣葉紫裏,丹莖白蔕。纖條悲鳴,聲似竽籟。《註》蔕,丁計切。籟,力制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籟【卷五】【竹部】

三孔龠也。大者謂之笙,其中謂之籟,小者謂之箹。从竹賴聲。洛帶切

说文解字注

(籟)三孔龠也。龠部曰。龠、管樂。六孔。以和衆聲。按毛詩傳曰。龠六孔。許龠下從之。此云三孔龠者、謂龠之三孔者則名籟也。鄭注笙師、少儀、明堂位皆云。籥如笛、三孔。鄭專謂籟耳。今本說文龠下爲淺人所亂。然於此可以正彼。莊子人籟、地籟、天籟、引伸義也。大者謂之笙。笙、釋樂作產。其中謂之籟。釋樂作謂之仲。葢誤。小者謂之箹。三句見釋樂。大者葢六孔者也。中者三孔。从竹。賴聲。洛帶切。十五部。

辞典解释
【籁】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lài
怎么读:

  • 名词 乐器名:(1)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三孔。《说文解字.竹部》:「籁,三孔龠也。大者谓之笙,其中谓之籁,小者谓之箹。」(2) 箫。《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吹鸣籁。」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籁,箫也。」
  • 名词 本指从孔窍中所发出的声音,后泛指一切的声音。  【组词】:「天籁」、「人籁」、「万籁俱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晋.王羲之〈兰亭〉诗二首之一:「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籁】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lài
怎么读:

  • 本指从孔窍中所发出的声音,后泛指声音。  【组词】:天籁、万籁俱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