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hán

【笔画】:11

【部首:】:

【注音:】:ㄏㄢˊ

【部外笔画:】:7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GWYK

【统一码UNICODE:】:7400

【仓颉:】:MGOIR

上一个:

下一个:

十一

笔顺

1

横

2

横

3

竖

4

提

5

撇

6

捺

7

点

8

横撇

横撇

9

竖

10

横折

横折

11

横

基本解释

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玉。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

琀,送死口中玉也。——《说文》

玉贝曰琀。——《荀子·大略》

(2) 字本作“含”

含者何?口实也。——《公羊传·文公五年》

康熙字典

琀【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韻會》《正韻》𠀤胡紺切,音憾。《說文》賵賻琀襚,皆贈喪之物。珠玉曰琀。

或作含。《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通作唅。《晉書·皇甫謐傳》𣩵唅之物。

《集韻》胡南切,音含。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琀【卷一】【玉部】

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聲。胡紺切

说文解字注

(琀)送死口中玉也。典瑞曰。大喪共飯玉、含玉。注。飯玉、碎玉以雜米也。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雜記曰。含者執璧將命。則是璧形而小耳。穀梁傳曰。貝玉曰含。按琀、士用貝。見士喪禮。諸矦用璧。見雜記。天子用玉。从王含。含亦聲。胡紺切。古音在七部。經傳多用含。或作唅。

辞典解释
【琀】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hàn
怎么读:

  • 名词 古代置于死者口中的玉、贝等物。同「含」[二]。《说文解字.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清.徐珂《清稗类钞.鉴赏类.陈原心藏古玉八十一事》:「入土重出之玉,世谓之旧玉。更有古时含殓之器,谓之琀玉。」
【琀】的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基本字义


《说文˙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

段注说诸侯用璧、天子用玉,总归起来就是指放在口中的小型玉器。

琀这个字跟大多数的玉部字一样,偏旁「含」当声符,在这个字中「含」也兼义,指这块玉是被放在丧者口里的。

考古结果显示琀玉的种类十分多样,形状有玉珠、玉管、玉鱼、玉贝、玉蚕、玉龙、玉戈、玉玦等。

大约从西汉中期开始,普遍采用玉蝉作琀。所以后人对于琀的第一直接印象,通常都是玉蝉。

而以出土了大量玉器闻名的红山文化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动物型玉器,玉蝉也是其中颇为常见的一类,推测红山先民是认为蝉化蛹后似是死去其实不然,总有一天会破蛹而出,蜕变成鸣声响亮的蝉,所以是带着死者能有一天像蝉蛹一样蜕变复活的心态将其入葬的。

百科解释
琀,读音hán,是指古代放在死者嘴里的珠玉。

琀字相关知识

琀字组词
包含琀的诗句
琀的字源演变
  • 小篆

    小篆

  • 楷体

    楷体

琀的字源演变
  • 中国大陆宋体

    中国大陆宋体

  • 台湾细明体

    台湾细明体

  • 香港明体

    香港明体

  • 日本明朝体

    日本明朝体

  • 韩国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 旧字形

    旧字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