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杜甫 所思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杜甫

杜甫   dù fǔ

唐代诗人收录作品:1000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本    名

    杜甫

  • 别    称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诗圣

  • 字    号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 所处时代

    唐代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

    先天元年(712年)

  • 去世时间

    大历五年(770年)冬

  • 主要作品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南逢李龟年》《恨别》《古柏行》等

  •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所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复制全文
jīng zhōu zuì zhé guān zūn jiǔ dìng cháng kāi
jiǔ jiāng luò xǐng chù zhù guān tóu mián huí
lián huái 怀 bào xiàng rén jìn wèn píng ān shǐ 使 lái
píng jǐn shuǐ jiāng shuāng lèi hǎo guò táng yàn duī
  • 古诗简介
  • 诗词译文
  • 诗词注解
  • 诗词赏析
  【鹤注】编在上元二年。蔡梦弼曰:崔漪,盖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也。《唐书·杜鸿渐传》:禄山乱,肃宗至平凉,鸿渐与节度判官崔漪定议兴复。谢脁诗:“开襟望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原注】崔吏部漪),谪官樽酒定常开①。九江日落醒何处②?一柱观头眠几回③。可怜怀抱向人尽④,欲问平安无使来⑤。故凭锦水将双泪⑥,好过瞿唐滟滪堆⑦。

  (上四怀崔司马,下伤音书阔绝也。苦忆二字,直贯通章。《杜臆》:官虽谪、酒常开,便见司马胸次。或醒或眠,颠狂落拓,真得酒中趣者,此为醉司马传神,而相忆已在其中。五六,彼此互言,更见两情遥企。在已则有怀欲罄,在彼则信使莫通,此所以苦忆泪零,而欲凭江水以达之也。此诗备写苦衷,语语足泣鬼神。朱瀚曰:九江、一柱,荆州谪居之地。【顾注】怀抱,怀崔之意。向人,逢人问讯也。旧以怀抱属崔者非。)。

  ①《易》:“樽酒簋贰。”②《禹贡》:“九江孔殷。”《蔡传》:九江,即今之洞庭也。沅水、渐水、元水、辰水、叙水、西水、沣水、资水、湘水,皆合于洞庭,是名九江。杨德周曰:此九江断主《蔡传》,若当阳之九江,乃扬州境,与一柱观不合矣。③《渚宫故事》:宋临川王义庆镇江陵,于罗公洲立观,甚大而惟一柱。《一统志》:在松滋县东丘家湖中。刘孝绰诗:“经过一柱观,出入三休台。”④古诗:“临风关怀抱。”⑤古乐府:“问客平安不。”⑥《乌鸢歌》:“泪泫泫兮双悬。”⑦《荆州记》:“滟滪如象,瞿塘莫下。滟滪如象,瞿唐莫上。”瞿唐峡,在夔州,峡口有滟滪石。王嗣奭曰:此诗观头借对日落,五六接上失严,此不缚于律,所谓不绳削而自合也。不知者以为隤然自放矣。

  洪迈《容斋随笔》云:七言律,大抵多引韵起,若以侧句入,尤峻,如杜“幽栖地僻经过少”是也。然犹是对偶。若以散句起,又佳;如“苦忆荆州醉司马”是也。叶晦叔昔赠予诗:“此地相从惊岁晚,登临况是客归时。却将襟抱向谁可,正尔艰难惟子知。情到中年工作恶,别于生处易为悲。梅花尽落清江上,黯淡西风冻雨垂。”正用此体。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

想你想得好苦啊,荆州的醉司马!你贬官以来定会经常以酒浇愁。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九江的太阳沉落之后,你在哪家酒店醒过来?一枉观是你常去之处,在那里你曾闷低低地睡过多少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可怜你把心事向人说尽,却无人理解;我总想打听你的消息,却无信使往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因此只好拜托锦水携带我的两行泪,一路慎重东行顺利通过滟滪堆。

苦忆:指苦苦的思念。

荆州:唐代州名,治所在荆州(今湖北江凌县)。

司马:指作者友人崔漪。

谪官:这里指崔漪由吏部贬荆州司马的事情。

樽:酒杯。

定:表示是料想中的事情。

九江:即荆州。

一柱观:观名,在荆州。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镇守江陵的时候所建造的。

锦水:锦江,杜甫创作此诗时的居住地。

将:携带。

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

滟滪堆:在瞿塘峡口,到荆州的必经之地,最为险要。

全诗全用虚写,通过虚拟的情景来展示崔漪在贬谪生活中的落拓不偶,愁苦孤寂,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朋友的思念和关切。

首句点题:“苦忆荆州醉司马”。既是说“苦忆”,则就决非一般的思念。志同道合、交谊深厚的朋友,总希望能经常见面,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那也希望能经常通信以慰离怀;假如山长水远,天各一方,连通信都不可能,那就只有在心中默默地反复地思念,即所谓“苦忆”了。作者这时大约正听到崔漪由吏部贬谪为荆州司马的消息,所以称“荆州醉司马”。“司马”而说“醉”,可见这位崔漪平时是极爱喝酒的。第二句,“谪官樽酒定常开”,是对上句内容的进一步补充。“谪官”与“荆州司马”相应,“樽酒”和“醉”相应。 “醉”而因“谪官”,可见他的饮酒是有其难言的苦衷的。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缺陷,许多贤能之士常常是壮志难酬,遭遇坎坷,在这种情况下,借酒浇愁便成了他们排遣怀才不遇的优愤和抒发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方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借酒浇愁的名句。这种对统治阶级表示不满转而向“醉乡”中逃避的态度,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这种消极的态度,又显示了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崔漪的所谓“醉”,正是这样一种情况。“定常开”当然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不写自己对友人遭贬谪深表同情,而只写想象中友人在贬谪后借酒浇愁的情景,这就获得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梁廷楠《曲话》),通过这两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友人思念的厚重,而且感到他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颔联紧承第二句,描写崔漪“樽酒”常开的醉态:“九江日落醒何处,一定观头眠几回”。“九江”,“一定观”,都是切“荆州”,崔漪的所在地。“醒何处”,“眠几回”,都是写其沉醉的状态,语言都极形象生动,它和作者《饮中八仙歌》写李白酒后狂放的形象:“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谓异曲同工。其实,崔漪之所以沉醉于酒,向“醉乡”中逃遁,正是对统治阶级压抑人才的不满与反抗,是他心情苦闷和激愤的表现。这两句笔致洒脱,情态逼真,宋朝大词人柳永也许从这里受到启发,写出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来。当然,柳词是借凄清寂静的气氛,来渲染主人公的孤零之感,和此篇的主旨不尽相同,但却可借助这种情况,来进一步挖掘此篇这两句诗所蕴藏的感情和意境。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何平安无使来。”颈联由虚到实,直接点出“苦忆”的因由。关于前一句,过去有不同的理解。如杨伦认为这一句是就崔漪说的,意思是说崔漪以前曾向诗人尽情地倾诉过他的怀抱,他说:“此‘人’字,当即指自家(指诗人)。”王嗣奭则认为这一句是就诗人说的,“因忆之苦,故终逢人便抒怀寄讯,终不得达,故‘可怜’。”王嗣奭的理解当然是有毛病的,因为下句已明明点出“欲向平安”,如果上句“抒怀寄讯”,下句又“欲问平安”,这样一来,上下两句意思就完全相同了。而上下两句意思重复乃是唐人律诗的大忌,杜甫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杨伦的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议之处。他指出这一句是指崔漪,这是正确的,但说“向人尽”就是“向我尽”,就缺乏有力的根据了。这两句实际是“彼此互言”,上句是说崔漪性格豪放,壮怀大志,虽向人倾诉无遗,但却无人理解,无人同情,所以说“可怜”;下句说自己虽然十分理解他,关心他,但山长水阔却又无信使往来。两句之中真有无限凄凉,无限同情。全诗至此由豪放而转为凄侧,从而为下联苦忆泪零、欲借江水以通情思埋下伏笔。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尾联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人隔两地,信使不通,伤怀念远,只有靠锦江的流水带着自己相思的双泪,滚滚滔滔,经过瞿塘峡口,一直流到荆州去。这两句化景物为情思。将一种无可奈何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十分具体形象。杨伦说:“二句即太白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之意。”这是很对的。“苦忆”之情,无可告诉,无人理解,惟有托之流水。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锦江之水,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同情自己的知心人,它愿意绕过艰险的滟滪堆,将自己的相思泪,送往遥远的荆州,带给那位不幸遭贬的朋友,这是非常感人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和《月夜》相同,都是用虚拟的办法来抒写相思之情。开头“苦忆”二字,即通贯全篇,从第二句开始,转入对崔漪贬谪后醉酒情态的描写,完全出于想象。本是虚写,却用“九江日落醒何处,一定观头眠几回”这样的具体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苦忆泪零,本是实情,却又设想锦江之水能将相思之泪殷勤送去,则又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这种虚拟的手法,为古代诗人所习用。例如王维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即是一例。但是把《所思》和《月夜》相比较,由于所怀对象和诗人当时所处环境的不同,因而两首诗所描写的侧重点和表现角度也就不完全相同。诗人写《所思》的时候,正羁旅在西南,天涯漂泊,情怀本已落寞,念及往日友好的政治遭遇,心情自然更加难堪了。诗的主要篇幅是通过想象正面描写“醉司马”崔漪的种种醉态,曲折地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与腐朽,表达诗人对醉司马的深切同情。全诗八句一气呼成,结尾两句更是悠扬跌宕,一唱三叹,将自己对好友的一片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的笔调虽诙谐调侃,实际上感情却极愤激沉郁,这种悲戚的感情,由于是用诙谐与旷达的笔调来描写的,因而使人更觉沉重深刻。全诗的风格苍凉感慨,委婉沉郁,这是由于诗人所怀对象乃是一位遭遇坎坷的友人。如果将《所思》和《月夜》两相对读,不但可以从中学习诗人表达感情的不同艺术技巧,而且可以借此了解杜诗的多样风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