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杜甫

杜甫   dù fǔ

唐代诗人收录作品:1000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本    名

    杜甫

  • 别    称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诗圣

  • 字    号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 所处时代

    唐代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

    先天元年(712年)

  • 去世时间

    大历五年(770年)冬

  • 主要作品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南逢李龟年》《恨别》《古柏行》等

  •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复制全文
shí céng zòu shù háng shū lǎn xìng cóng lái shuǐ zhú
fèng yǐn làn shā yuàn yōu shuǐ zhēn diào jǐn jiāng
xiè ān juàn dēng lín fèi ruǎn yān zhī shū
wǎng jīng huī chū chéng cǎo máo jìng jiāo chú
  • 古诗简介
  • 翻译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作。

  拾遗曾奏数行书①,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②,幽栖真钓锦江鱼。谢安不倦登临费③,阮籍焉知礼法疏④。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⑤。

  (上四,答严诗前四句。下四,答严诗后四句。严曰“何须不着鵕冠”,盖劝之仕也。公答曰“拾遗奏书,奉引骑马”,见斥官之后,无复此兴矣。严曰“漫把钓竿,懒眠沙草”,谓不当隐也。公答曰“懒性从来,幽栖真钓”,见托迹此堂,习而安之矣。严曰“兴发”,公答曰“登临不倦。”严曰“驰马”,公答曰“枉沐旌麾”,皆喜之也。礼法疏,先致谦词。径欲锄,急待其至矣。在严诗固款曲而殷勤,在公诗亦和平而委婉。解者指严为语多刺讥,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孔毅父《续世说》:武过草堂,公有时不冠,故严诗云:“何须不着鵕冠。”而公答曰:“阮籍焉知礼法疏。”以解嘲也。《杜臆》:此因后人误读杜句,遂有不冠之诬,而欲杀之诬,亦从此起矣。)

  ①【远注】拾遗贬官,从此水竹居矣。②【赵注】拾遗掌供奉,则骑马以奉引。《后汉·刘圣公传》:李松奉引马惊。唐于沙苑置坊监,养马。③《谢安传》:安于东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子侄往来游集,肴膳亦屡费百金。④《阮籍传》:籍性疏懒,礼法之士,疾之如仇。⑤《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仇兆鳌 《杜诗详注》-----------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作。

拾遗曾奏数行书①,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②,幽栖真钓锦江鱼。谢安不倦登临费③, 阮籍焉知礼法疏④。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⑤。

(上四,答严诗前四句。下四,答严诗后四句。严曰“何须不着鵕冠”,盖劝之仕也。公答曰“拾遗奏书,奉引骑马”,见斥官之后,无复此兴矣。严曰“漫把钓竿,懒眠沙草”,谓不当隐也。公答曰“懒性从来,幽栖真钓”,见托迹此堂,习而安之矣。严曰“兴发”,公答曰“登临不倦。”严曰“驰马”,公答曰“枉沐旌麾”,皆喜之也。礼法疏,先致谦词。径欲锄,急待其至矣。在严诗固款曲而殷勤,在公诗亦和平而委婉。解者指严为语多刺讥,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孔毅父《续世说》:武过草堂,公有时不冠,故严诗云:“何须不着鵕冠。”而公答曰:“阮籍焉知礼法疏。”以解嘲也。《杜臆》:此因后人误读杜句,遂有不冠之诬,而欲杀之诬,亦从此起矣。)

①【远注】拾遗贬官,从此水竹居矣。②【赵注】拾遗掌供奉,则骑马以奉引。《后汉·刘圣公传》:李松奉引马惊。唐于沙苑置坊监,养马。③《谢安传》:安于东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子侄往来游集,肴膳亦屡费百金。④《阮籍传》:籍性疏懒,礼法之士,疾之如仇。⑤《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仇兆鳌《杜诗详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