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黄燮清 花非花·花非花,梦非梦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黄燮清

黄燮清   huáng xiè qīng

清代诗人收录作品:217首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本    名

    黄燮清

  • 别    称

    黄宪清

  • 字    号

    字韵甫号韵珊

  • 所处时代

    清代

  • 民族族群

    汉人

  • 出生地

    浙江海盐武原镇

  • 出生时间

    1805年

  • 去世时间

    1864年

  • 主要作品

    《秋日田家杂咏》《高阳台·平山堂下废园》《念奴娇·新店见亡友许金桥题壁诗》《台城路·立冬日霁青叔招集同人于小竹林园赏菊,即席赋赠》《桂枝香·疏林渐秃》等

花非花·花非花,梦非梦

朝代:清代 作者:黄燮清 复制全文
huā fēi huā fēi
bàn lái tiān míng
lái chūn mèng duō shí zhāo yún chù
  • 诗词译文
  • 诗词注解
  • 诗词赏析
  • 诗词背景

花非花,雾非雾。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夜半来,天明去。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去似朝云无觅处。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来如:来时。

春梦:美好的春梦。

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

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无觅:无处寻觅。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后面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最后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就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而《花非花》这首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所以推测《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