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杜甫 游修觉寺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杜甫

杜甫   dù fǔ

唐代诗人收录作品:1000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本    名

    杜甫

  • 别    称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诗圣

  • 字    号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 所处时代

    唐代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

    先天元年(712年)

  • 去世时间

    大历五年(770年)冬

  • 主要作品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南逢李龟年》《恨别》《古柏行》等

  •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游修觉寺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复制全文
jiāng tiān huō shān fēi huā zhú yōu
shī yīng yǒu shén zhù chūn yóu
jìng shí xiàng yíng dài chuān yún liú
chán zhī xiǔ 宿 zhòng niǎo piāo zhuǎn guī chóu
  • 古诗简介
  • 翻译
  朱氏编在上元二年。《蜀总志》:修觉山,在新津县治东南五里,山有修觉寺、绝胜亭。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①。诗应有神助②,吾得及春游③。径石相萦带④,川云自去留⑤。禅枝宿众鸟⑥,漂转暮归愁。

  (此初游修觉寺而作也。上下两截,遥相照应。首联,景之自外而内者,就一远一近说;次联,记入寺之事;三联,景之自内而外者,就一静一动说;末联,记宿寺之情。诗有神助,非自夸能诗,是云胜境能发诗兴耳。川云自去留,写得流行无碍,语涉禅机。宿众乌,即陶诗众鸟皆有托意。用禅枝二字,便于游寺有关切。)

  ①陈后主诗:“云色入山扉。”②《南史》: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③张骏诗:“春游诚可乐。”④梁武帝诗:“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⑤顾况诗:“达生任去留。”⑥庾信《安昌寺碑》:“禅枝四静,慧窟三明。”此诗“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乃摹寺前之景,说得蒲洒自如。陆放翁诗“泉石相萦带,云烟互吐吞”,此写湖上之景,说得变见无常。一则参会禅机,一则旷观物态,意各有指,虽脱胎而却非蹈袭。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朱氏编在上元二年。《蜀总志》:修觉山,在新津县治东南五里,山有修觉寺、绝胜亭。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①。诗应有神助②,吾得及春游③。径石相萦带④,川云自去留⑤。禅枝宿众鸟⑥,漂转暮归愁。

(此初游修觉寺而作也。上下两截,遥相照应。首联,景之自外而内者,就一远一近说;次联,记入寺之事;三联,景之自内而外者,就一静一动说;末联,记宿寺之情。诗有神助,非自夸能诗,是云胜境能发诗兴耳。川云自去留,写得流行无碍,语涉禅机。宿众乌,即陶诗众鸟皆有托意。用禅枝二字,便于游寺有关切。)

① 陈后主诗:“云色入山扉。”②《南史》: 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③张骏诗:“春游诚可乐。”④梁武帝诗:“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⑤ 顾况诗:“达生任去留。”⑥ 庾信《安昌寺碑》:“禅枝四静,慧窟三明。”此诗“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乃摹寺前之景,说得蒲洒自如。陆放翁诗“泉石相萦带,云烟互吐吞”,此写湖上之景,说得变见无常。一则参会禅机,一则旷观物态,意各有指,虽脱胎而却非蹈袭。
-----------仇兆鳌《杜诗详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