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谢逸 江神子/江城子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谢逸

谢逸   xiè yì

宋代诗人收录作品:246首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本    名

    谢逸

  • 别    称

    溪堂

  • 字    号

    无逸

  • 所处时代

    宋代

  • 民族族群

    汉人

  • 出生地

    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出生时间

    1068

  • 去世时间

    1113

  • 主要作品

    《蝶恋花》《踏莎行》《菩萨蛮》《菩萨蛮》《采桑子》等

江神子/江城子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朝代:宋代 作者:谢逸 复制全文
xìng huā cūn guǎn jiǔ fēng shuǐ róng róng
yáng cán hóng zhōu héng
yáng liǔ 绿 yīn nóng wàng duàn jiāng nán shān yuǎn
rén jiàn cǎo lián kōng
yáng lóu wài wǎn yān lóng fěn xiāng róng
dàn méi fēng nián shí
xiāng jiàn huà píng zhōng rén yǒu guān shān jīn yuè
qiān wài guāng tóng
  • 诗词译文
  • 诗词注解
  • 诗词赏析
  • 诗词背景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杏花村馆酒旗迎风。江水溶溶,落红轻扬。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岸杨柳绿荫浓。遥望江南山色远,人影不见。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人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惟有芳草连碧空。楼外夕阳晚烟笼,粉香四溢淡眉峰。记得去年,与你相见画屏中。今夜关山万千重,千里外,素光明月与君共。

杏花村馆:即杏花村驿馆。据说位于湖北麻城岐亭镇。

酒旗风:使酒旗摆动的和风。

溶溶:指河水荡漾、缓缓流动的样子。

扬:意为飞扬,此指飘散的样子。

残红:喻指凋残的花。

野渡:村野渡口。

望断:指一直望到看不见。

人不见,草连空:意为不见所怀念的故人,唯见草色接连到天际。

晚烟笼:指黄昏时烟气笼罩的景象。

粉香融:是描写景物中空气之美。融合。

淡眉峰:是描写烟气笼罩远山之美。

年时:此指“当年那时”。

画屏中:应指“如诗画一般的景象中”,而非指楼上摆放的有画图题诗的屏风或屏障。

关山:应指黄州关山。

素光:此指皎洁清素的月光。

词的主题是怀人,于忆旧中抒写相思之情。首先从空间着笔,展开一个立体空间境界。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这一切都显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色彩。

上片“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野渡舟横”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而一见到“杨柳绿阴浓”,又不免给词人增添了一丝丝离愁。杨柳往往与离愁别恨联在一起,杨柳成为了离别的象征物。“绿阴浓”,含有绿暗之意。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离愁别恨的杨柳,与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谐一致的。这一切又为下文“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的怀人怅别作了铺垫,渲染了环境氛围。经过上文渲染、铺垫之后,“人不见”的“人”就不是凭空出现的了。“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谢逸是江西临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虽工诗能文,却科场不利,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这样一位落拓文人,身在异乡,心情凄苦,自不待言,远望江南,青山隐隐,连绵无际,相思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远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见,可见的惟有无穷无尽的春草,与天相接,延伸到无限遥远的远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离别相思的物象。词人用了一个远镜头,远望春草连天,伊人缺不知在何处,心驰神往,离恨倍增。

下片紧接上片,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的相思之苦,自然转入到回忆往事。“夕阳”到“画屏中”五句全是回忆往事,由上片的从空间着笔转入到下片的时间追忆。五句都是“记得”的内容,都应由“记得”领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词尤忌全用平铺直叙,所以作者从回忆开始,马上描绘形象,而不从叙事入手。在一个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刻,楼外晚烟轻笼,在这漫馨旖旎的环境里,一位绝色佳人出现了。融融脂粉,香气宜人,淡淡眉峰,远山凝翠。词人不多作铺叙笔法写她的面容、体态,而采用以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法,只写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较之尽情铺叙,一览无余,更令人神往。这是很鲜明的形象,在词人记忆的荧光屏上永远不会消失。然后再用补写办法,补叙往事:“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这说明上面的一切都发生在楼上的画屏中。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相见以后是很快就离别了呢,还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作者却不再作任何说明。填词也如绘画,绘画不能把整个纸面全部画满,什么都画尽,而应该留下适当的空白,笔尽而意不尽。填词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让读者想象的余地。回忆至此,一笔顿住,将时间拉回到眼前,“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回忆的风帆驶过之后,词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关山迢递,春草连天,远望佳人,无由再见。词人心想:只有今夜天上的一轮明月照着他乡作客的我,也照着远隔千里的她,我们只有共同向明月倾诉相思,让我们通过明月交流心曲吧!

此词写完之后,凡是住到这个房问的人,都反复吟咏这首词,并纷纷向驿卒索要笔墨纸张将其抄写下来。驿卒觉得很麻烦,便偷偷用白粉将此词涂抹掉,这才制止了人们的抄写。可见,这首词在当时是多么受人欢迎。

一年的暮春时节,在黄州属地一个叫杏花村的驿馆中,词人谢逸独自一人在驿馆外闲游散步。面对着美丽的江南风景,词人不禁想起昔日相恋的情人,一种无法压抑的情感充溢在作者心中。于是词人回到驿馆,向负责杂役的人要来笔墨,在墙壁上挥毫题写了这首《江神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