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孟浩然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孟浩然

孟浩然   mèng hào rán

唐代诗人收录作品:456首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本    名

    孟浩然

  • 别    称

    诗星、孟襄阳

  • 字    号

    字浩然孟山人

  • 所处时代

    唐代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湖北襄阳

  • 出生时间

    公元689年

  • 去世时间

    公元740年

  • 主要作品

    《送朱大入秦》《宿建德江》《春晓》《临洞庭上张丞相》《与诸子登岘山》等

  • 主要成就

    山水田园诗创作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复制全文
zhōu tān shè ān xiāng chuān
wén fāng shēng shí cǎi lián
bǎng rén tóu àn huǒ xiǔ 宿 tán yān
háng shí xiàng wèn xún yáng chù biān
  • 诗词译文
  • 诗词注解
  • 诗词赏析

客舟贪利涉,闇里渡湘川。

客船贪赶路程错过了宿处,只好在黑夜里暗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露气中飘来杜若的香气,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的欢声笑语。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船夫把船驶向岸上灯火处,到了近处才发现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只能不时地问船夫: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

舟:一作“行”。

利涉:利于渡江。语出《易经》:“利涉大川。即暗。一作“夜”。

杜:杜若,芳草名。

采:一作“暗”。

榜人:船夫。

时:一作“遥”。

浔阳: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浔,一作“涔(cén)”。

此诗叙述作者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作者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首联“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两句,写作者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作者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同时也点明了题目“夜渡湘水”。

颔联“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表明,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颈联“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两句写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出来。

尾联两句“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浔阳”一作“涔阳”。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