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欧阳修 五代史宦官传序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欧阳修

欧阳修   ōu yáng xiū

宋代诗人收录作品:1000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本    名

    欧阳修

  • 别    称

    欧阳文忠、欧文忠

  • 字    号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 所处时代

    宋代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绵州

  • 出生时间

    1007年8月1日

  • 去世时间

    1072年9月22日

  • 主要作品

    《画眉鸟》《戏答元珍》《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丰乐亭游春》《采桑子》等

  • 主要成就

    参与纂写《新唐书》《新五代史》;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

五代史宦官传序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复制全文
huàn zhě luàn rén zhī guó yuán shēn huò
ér
huàn zhě zhī hài fēi duān
gài yòng shì jìn ér wéi xīn zhuān ér rěn
néng xiǎo shàn zhōng rén zhī xiǎo xìn rén zhī xīn
shǐ 使 rén zhǔ xìn ér qīn zhī dài xìn
rán hòu huò ér chí zhī suī yǒu zhōng chén shuò shì liè zhāo tíng
ér rén zhǔ wéi shū yuǎn ruò yǐn shí qián hòu zuǒ yòu zhī qīn shì
qián hòu zuǒ yòu zhě qīn ér zhōng chén shuò shì shū
ér rén zhǔ zhī shì shì
huò zhī xīn qiē ér chí zhě láo
ān wēi chū huò huàn wéi
xiàng zhī suǒ wèi shì zhě nǎi suǒ wéi huàn
huàn shēn ér jué zhī shū yuǎn zhī chén zuǒ yòu zhī qīn jìn
huǎn zhī yǎng huò ér shēn zhī xié rén zhǔ wéi zhì
suī yǒu shèng zhì néng móu
móu zhī ér wéi wéi zhī ér chéng
zhì shèn shāng ér liǎng bài
zhě wáng guó wáng shēn
ér shǐ 使 jiān háo jiè wéi ér zhì jué zhǒng lèi
jìn shā kuài tiān xià zhī xīn ér hòu qián shǐ suǒ zǎi huàn zhě zhī huò cháng zhě
fēi shì wéi rén zhǔ zhě
fēi yǎng huò nèi ér shū zhōng chén shuò shì wài gài jiàn ér shì shǐ 使 zhī rán
zhī huò xìng ér
ér huò shǐ 使
zuó ér zhī huàn zhě zhī wéi huò
suī huǐ ér shì yǒu ér
táng zhāo zōng zhī shì shì yuē shēn huò zhě
wèi jiè zāi
  • 诗词译文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这来源比妇女的祸患还要深。
  妇人女子,不过使君王好色罢了。但是宦官的危害,并非在某一处或某一件事情。因为宦官做事情,经常在君王左右,亲近服侍。他们的心思专一,善于忍耐。能讨好以迎合君王的心意,能在小处表现诚实以稳固君王的心,使得君王必定相信而亲近他们。等到取得君王的信任,然后拿福祸来恐吓君王把持朝政。这时虽然有忠臣贤士罗列在朝廷,而君王以为离自己疏远。宦官却服侍起居饮食,不离自己前后左右,显得更为亲近可靠,所以在君王前后左右的宦官日益亲近,忠臣贤士日益疏远,君王的势力日益孤立。势力越孤立,则恐惧祸乱的心情一天天更厉害,而把持君王的宦官,地位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出于他们的喜怒,祸患隐伏于宫门帷幄之中。这样昔日所谓可以依赖信任的人,就是现在起祸为患的。待君王觉得祸患已深,想与被疏远的忠臣贤士策划,除掉左右亲近的宦官,但事情和缓则培养祸乱越深;事情急促,则宦官挟持君王为人质,这时虽然有圣贤的智慧,也不能与之谋划。即使谋划了也不能实行,实行了也不能成功。如果事情发展走了极端,则两败俱伤,所以大的祸患导致国家灭亡,小的祸患导致君王身死,而使奸雄借机起事,围捕宦官一党,将他们斩尽杀绝来快愉天下人之心才罢休。以前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宦官的祸患,常常就是这样,并不是一朝一代如此。为君王的人,也不想养祸患在宫内,而疏远忠臣贤士于宫外,只是渐渐积累而时势使他那样。
  女色的媚惑人,如果不幸而不觉悟,那么祸患就会来临。假使他一旦觉悟,揪起头发,将她驱逐就可以了。宦官为祸患,虽然想悔悟,但时势使君王不能将他们赶走,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宦官的祸患深于女色的祸患”,即指如此。怎么能不引以为戒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