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曹雪芹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曹雪芹

曹雪芹   cáo xuě qín

清代诗人收录作品:202首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 本    名

    曹雪芹

  • 别    称

    曹雪芹

  • 字    号

    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 所处时代

    清代

  • 出生地

    江宁(今南京)

  • 出生时间

    约1715年5月28日(康熙五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 去世时间

    约1763年2月12日(乾隆壬午除夕)

  • 主要作品

    《葬花吟》《西江月》《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红楼梦十二曲——喜冤家》等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复制全文
gēn bìng huā jīng xiāng píng shēng zāo shí kān shāng
cóng liǎng shēng zhì shǐ 使 xiāng hún fǎn xiāng
  • 古诗简介
  • 翻译
【注释】: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评介]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出身于破落的中小地主阶级家族,后被拐骗、贩卖,沦落为婢妾。她既要受薛蟠的玩弄和蹂躏,又要受薛蟠正妻夏金桂的残酷虐待,最后被活活折磨而死,这就是她的“平生曹际”。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落入四大家族的统治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兼并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

但高鹗的续书却写成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成了大团圆的结局,宣传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老思想;违背了曹雪芹原来的“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的悲剧性结局的创作意图,损害了香菱的艺术形象,降低了《红楼梦》的思想意义。

【注释】: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评介]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出身于破落的中小地主阶级家族,后被拐骗、贩卖,沦落为婢妾。她既要受薛蟠的玩弄和蹂躏,又要受薛蟠正妻夏金桂的残酷虐待,最后被活活折磨而死,这就是她的“平生曹际”。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落入四大家族的统治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兼并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

但高鹗的续书却写成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成了大团圆的结局,宣传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老思想;违背了 曹雪芹原来的“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的悲剧性结局的创作意图,损害了香菱的艺术形象,降低了《红楼梦》的思想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