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岑参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岑参

岑参   cén cān

唐代诗人收录作品:551首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本    名

    岑参

  • 别    称

    岑嘉州

  • 所处时代

    唐代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不详

  • 出生时间

    约开元六年(718年,有争议)

  • 去世时间

    约大历四年(769年,有争议)

  • 主要作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贾舍人早朝》《山房春事》《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复制全文
ài ěr qīng qīng gēn lái
céng tái shàng zhòng liú xiàng zhōng zāi
cuì mén liǔ kuáng huā xiào yuàn méi
chóu suì wǎn shuāng néng cuī
  • 诗词译文
  • 诗词注解
  • 诗词赏析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

碛:沙漠。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