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李曾伯 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李曾伯

李曾伯   lǐ céng bó

宋代诗人收录作品:1000首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本    名

    李曾伯

  • 字    号

    字长孺号可斋

  • 所处时代

    宋代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嘉兴

  • 出生时间

    1198年

  • 去世时间

    1268年

  • 主要作品

    《水龙吟》《水龙吟》《水龙吟》《水龙吟》《水龙吟》等

  • 主要成就

    抗击蒙古,修浚襄阳

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 复制全文
bǐng dēng duō jǐng lóu zhāi yùn tiān xià guān jiāng liǎng shān
xióng zhōu duì qíng yān cuì
tāo fān xuě sāi cǎo
pāi pāi fēng zhōu chūn chūn lái
cháo shēng cháo xié yáng rén lóu
kān lián chǔ chàng yīng xióng bái
kōng diāo qiú huái tóu
shàng qián liú shuí wéi zhōng yuán zhàn shōu
wèn zhī jīn rén ān shí
qiě róng lǎo huán fǎng 访 qiū
ōu mián shā qiáo chàng wǎn
guǎn rén jiān bàn diǎn chóu wēi lán wài
miǎo cāng guī xiū
  • 诗词译文
  • 诗词注解
  • 诗词赏析

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登上多景楼,迎入眼帘的是奇特壮观的景色,金山和下焦山仿佛是被江水托浮着向前移动。晴天下的山色翠绿如烟,怒涛翻滚如雪,边塞草木深深,船和波浪相互撞击。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又能有几次靠在多景楼边的人呢。可怜英雄最后白发满头,连貂皮袍子都破了。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蔽貂裘。

淮水上游百姓还处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谁能驱除胡虏,北定中原呢?回想古今人物,自己身任两淮阃帅尚且如此,当今天下恐怕就更没有谢安石那样的人物了,罢了,罢了,既然报国无门,不如就此归隐去访求浮丘道人吧。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去管人间半点愁绪。高楼的拦杆外,青色的河流苍茫无际,去吧,还是回去算了。

丙午:理宗淳佑六年(1246),吴履斋,即吴潜。

两山:金山、焦山,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江中。

一州:这里指扬州,古代九州之一,包括长江下游一带。

晴烟抹翠:晴天,含着水气的翠绿的山色如抹。

翻:一作“如”。

离离:草深的样子。

塞草:边塞的草。宋金以淮河为界,江北即靠近边界。

拍拍:形容船和波浪相撞击。

堪怜:可怜。貂皮袍子都破了。以上三句说,可怜英雄老去,事业无成。

淮头:淮水的上游。

虔刘:劫掠。

安石:谢安石,即谢安。

老子:古人自称;老夫的意思。

浮丘:浮丘公,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危栏:高楼的拦杆。

渺:水长的意思。

沧波:青苍色的水波。沧,通苍。

无极:无尽。走吧,回去算了。

词人通过登多景楼的所观情景的描写、抒发,表现怀才不遇的困惑、无奈,但通篇并无消沉之感,而是感慨悲凉。

上片触景抒怀,情融景中。

开首“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三句,实景与幻象相融合,其中用一个“奇”字,表现出了奇妙的视觉幻象。“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画面进一步活跃起来。看吧,江面开阔,水雾缭绕,晴日下,格外分明,江那边,只能模糊地看见青青的山影。句中“抹”字,生动地绘上令人神往的一笔。灵动的笔触一转,绘出浪声阵阵,一浪高过一浪,如一堆堆白雪翻滚。句中“怒”、“翻”二字,将气势浩大的江涛表现得极有力度。江边苇草丰茂,江船迎风击水前进。登斯楼也,睹其江水、远山、烟波、怒涛、塞草、行船,画面生机盎然,气势宏伟,激起有志男儿的壮志豪情。

但是,现实残酷地粉碎了词人的宏伟抱负,不禁悲从中来。他感到“雄去雄来,潮生潮落”,岁月如此匆匆消逝;对照之下,他却只能“几度斜阳人倚楼”。于是一种愤懑压上他的心头,“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英雄老矣,什么都不可能了,难有作为。如此写来,感情一波三折,起伏有致,令人感动。

下片直书感喟,情中带景。

词人自比谢安,志愿出征,领导抗战,可是,朝廷却不任用他,使他壮志难酬。既然如此,词人只好退而求隐:“且容老子,还访浮丘。”此句意谓,还是归隐去吧,去与浮丘公相伴。下面,词人更进一步抒发了归隐的思绪,并为未来的归隐生活作了构想:“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这样,在词人的眼前出现了归隐生活的幻景,闲适,安然,不问世事,写得十分真切生动。词尾写道:“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这里,词人写自己倚栏远眺、沉思,深感国运难回,英雄失志,终于下定归隐的决心。“去去归休”,不能再犹豫了。

词中有画,这是此词最大的特色。寥寥几笔绘出一幅清新、俊逸的江水山色图;此词意境开阔,绘景抒情相得益彰,且气韵流畅,很有力度。就内容而言,其中消极避世的隐退思想与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这一对矛盾集中于词人一身,这是现实使然,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分不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