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诽谤

下一个:讪谤

分谤

【拼音】: fēn bàng
【注音】: ㄈㄣㄅㄤˋ
【结构】: 分(上下结构)谤(左右结构)
【简体】: 分谤
【繁体】: 分謗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分谤[fēnbàng]⒈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引证解释
⒈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引《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方壮,若萃於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宋史·胡铨传》:“﹝秦檜﹞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已,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谤耳。”金王若虚《臣事实辨》:“自后世諛臣专以归恩分谤为爱君,于是人主始讳其过而耻屈於下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使大郎有罪,主人且当分谤,矧其无罪,弃之何名。”
网络解释
分谤分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ēnbàng,是指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综合释义
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方壮,若萃於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宋史·胡铨传》:“﹝秦檜﹞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已,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谤耳。”金王若虚《臣事实辨》:“自后世諛臣专以归恩分谤为爱君,于是人主始讳其过而耻屈於下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使大郎有罪,主人且当分谤,矧其无罪,弃之何名。”分谤[fēnbàng]分受别人之毁谤也。《左传·宣公十二年》:「随季曰:『楚师方壮,若莘于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也可乎。』。」;《国语·晋语五》:「敢不分谤乎。」;《后汉书·袁谭传》:「夫欲立竹帛于当时,全宗祀于一世,岂宜同生分谤,争校得失。」;宋、胡铨〈上高宗封事〉:「乃建曰,令台谏从臣佥议宜可否,是乃张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从臣共分谤耳。」
网友释义
1949年1月22日生。籍贯:湖北天门,民族:汉,政治面貌:中共党员。2006年晋升教授。
汉语大词典
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方壮,若萃于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宋史·胡铨传》:“﹝秦桧﹞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已,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金王若虚《臣事实辨》:“自后世谀臣专以归恩分谤为爱君,于是人主始讳其过而耻屈于下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使大郎有罪,主人且当分谤,矧其无罪,弃之何名。”
其他解释
分受别人之毁谤也。《左传·宣公十二年》:「随季曰:『楚师方壮,若莘于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也可乎。』。」;《国语·晋语五》:「敢不分谤乎。」;《后汉书·袁谭传》:「夫欲立竹帛于当时,全宗祀于一世,岂宜同生分谤,争校得失。」;宋、胡铨〈上高宗封事〉:「乃建曰,令台谏从臣佥议宜可否,是乃张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从臣共分谤耳。」
其他释义
1.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分谤

总之,厚于责己,轻于责人,分谤代过,舍己从人,浑厚宽大,不矜不伐,是为任事负责者必备之素养,务希于此存养省察,期得圣神功化之用则庶几矣。

更多 >>

字义分解

fēn

[ fēn ]

1.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

4.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5. 辨别:区分。分析。

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 fèn ]

1.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

2.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

3. 料想:“自分已死久矣”。

4.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bàng

攻击人,说人坏话: 毁~。 诽~。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