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幽明

【拼音】: yōu míng
【注音】: 一ㄡㄇ一ㄥˊ
【结构】: 幽(半包围结构)明(左右结构)
【简体】: 幽明
【繁体】: 幽明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1.有形和无形的现象,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2.昼夜;阴阳。3.生与死;阴间与人间。4.人与鬼神。5.善恶;贤愚。幽明[yōumíng]⒈指无形和有形的物像。例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⒉昼夜;阴阳。例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⒊指生与死,阴间与阳间。例师生恩义,邈若河山,遂成幽明永隔矣。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⒋善恶与贤愚。例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引证解释
⒈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引《易·繫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韩康伯注:“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宋苏轼《与钱济明》之三:“神药希代之宝,理贯幽明,未敢轻议。”⒉指昼夜;阴阳。引《礼记·祭义》:“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郑玄注:“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难。”张守节正义:“幽,阴;明,阳也。”鲁迅《<两地书>序言》:“﹝我们﹞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⒊指生与死;阴间与人间。引唐元稹《江陵三梦》诗:“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阴隔,梦魂徒尔为。”《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唐无名氏《冥音录》:“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⒋人与鬼神。引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皇唐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咸熙。”宋王安石《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⒌指善恶;贤愚。引《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宋曾巩《蔡燡河南运判制》:“夫均通货食,使物有羡赢;审覈幽明,使人知劝畏。”
网络解释
幽明幽明,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
综合释义
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易·繫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韩康伯注:“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宋苏轼《与钱济明》之三:“神药希代之宝,理贯幽明,未敢轻议。”昼夜;阴阳。《礼记·祭义》:“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郑玄注:“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难。”张守节正义:“幽,阴;明,阳也。”鲁迅《<两地书>序言》:“﹝我们﹞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生与死;阴间与人间。唐元稹《江陵三梦》诗:“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阴隔,梦魂徒尔为。”《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唐无名氏《冥音录》:“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人与鬼神。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皇唐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咸熙。”宋王安石《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善恶;贤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宋曾巩《蔡燡河南运判制》:“夫均通货食,使物有羡赢;审覈幽明,使人知劝畏。”
汉语大词典
(1).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韩康伯注:“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宋苏轼《与钱济明》之三:“神药希代之宝,理贯幽明,未敢轻议。”(2).指昼夜;阴阳。《礼记·祭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郑玄注:“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张守节正义:“幽,阴;明,阳也。”鲁迅《〈两地书〉序言》:“﹝我们﹞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3).指生与死;阴间与人间。唐元稹《江陵三梦》诗:“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阴隔,梦魂徒尔为。”《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唐无名氏《冥音录》:“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4).人与鬼神。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皇唐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咸熙。”宋王安石《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绝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5).指善恶;贤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宋曾巩《蔡燡河南运判制》:“夫均通货食,使物有羡赢;审覈幽明,使人知劝畏。”
国语辞典
有形和无形的现象,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幽明[yōumíng]⒈有形和无形的现象,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引《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俯以察于地,是故知幽明之故。」⒉智愚或善恶。引《书经·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⒊昼夜。引《礼记·祭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⒋人与鬼神之间。引《文选·颜延年·和谢灵运诗》:「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聊斋志异·卷一〇·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英语thehiddenandthevisible,thatwhichcanbeseenandthatwhichcannot,darknessandlight,nightandday,wisdomandignorance,evilandgood,thelivingandthedead,menandghosts
辞典修订版
有形和无形的现象,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俯以察于地,是故知幽明之故。」智愚或善恶。《书经.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昼夜。《礼记.祭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人与鬼神之间。《文选.颜延年.和谢灵运诗》:「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聊斋志异.卷一零.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
其他释义
①指无形和有形的物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②昼夜;阴阳: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③指生与死,阴间与阳间:师生恩义,邈若河山,遂成幽明永隔矣|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④善恶与贤愚: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幽明

“丧钟在为谁敲?不为幽明永隔,却正为你哀悼。

真是可笑,丧钟为谁而响,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悼。

“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黜陟幽明

天下至柔,上善若水,清幽明澈,润泽大地,洗涤一切污垢。前一阵可着劲对它音武乱发,此刻方觉,即便我倾空这一池碧波,也改不了它的柔性,反倒是它一直在以柔克刚,任我狂音由我恣乐,它始终如一。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说的就是通过考核对领导干部进行资格筛选。

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黜陟幽明,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更须持茹檗尝冰。

更多 >>

字义分解

yōu

(1)(形)深远;僻静;昏暗:~静|~谷|~远|~深|~香|曲径通~。

(2)(形)隐蔽的;不公开的:~闭|~居|~门|~趣|~会。

(3)(形)沉静:~寂|~思。

(4)(动)囚禁:~囚|~禁。

(5)(名)阴间:~魂|~灵。

(6)(名)古州名;大致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州。

(7)(Yōu)姓。

míng

[ míng ]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