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参一

下一个:澄一

尺一

【拼音】: chǐ yī
【注音】: ㄔˇ一
【结构】: 尺(独体结构)一(独体结构)
【简体】: 尺一
【繁体】: 尺一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指书信。
基础解释
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指书信。
引证解释
⒈亦称“尺一牘”、“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引《汉书·匈奴传上》:“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牘,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以遗物及言语云云。”《东观汉记·杨政传》:“政师事博士范升。建武中,升为太常丞,为去妻所诬告,坐事繫狱,当伏重罪……政涕泣求哀,上即尺一出升。”《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李贤注:“尺一,谓板长尺一,以写詔书也。”《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黄赤綬”刘昭注引汉卫宏《汉旧仪》:“璽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尺一板中约署。”宋陈与义《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我本山中人,尺一唤起趋埃尘。”清顾炎武《赠孙徵君奇逢》诗:“明廷来尺一,空谷賁蒲轮。”⒉指书信。引《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多谢贵人脩尺一,西山制置逕相投。”清方文《访吴锦雯不遇留此》诗之一:“板扉深巷掩,霉雨暮天寒。尺一授童女,归时抆泪看。”
网络解释
尺一尺一,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亦指一般书信。
综合释义
亦称“尺一牘”、“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汉书·匈奴传上》:“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牘,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以遗物及言语云云。”《东观汉记·杨政传》:“政师事博士范升。建武中,升为太常丞,为去妻所诬告,坐事繫狱,当伏重罪……政涕泣求哀,上即尺一出升。”《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李贤注:“尺一,谓板长尺一,以写詔书也。”《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黄赤綬”刘昭注引汉卫宏《汉旧仪》:“璽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尺一板中约署。”宋陈与义《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我本山中人,尺一唤起趋埃尘。”清顾炎武《赠孙徵君奇逢》诗:“明廷来尺一,空谷賁蒲轮。”指书信。《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多谢贵人脩尺一,西山制置逕相投。”清方文《访吴锦雯不遇留此》诗之一:“板扉深巷掩,霉雨暮天寒。尺一授童女,归时抆泪看。”尺一[chǐyī]古代皇帝的诏版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诏书为「尺一」。《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书信。《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多谢贵人修尺一,西川制置迳相投。」
汉语大词典
(1).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汉书·匈奴传上》:“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牍,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以遗物及言语云云。”《东观汉记·杨政传》:“政师事博士范升。建武中,升为太常丞,为去妻所诬告,坐事系狱,当伏重罪……政涕泣求哀,上即尺一出升。”《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李贤注:“尺一,谓板长尺一,以写诏书也。”《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黄赤绶”刘昭注引汉卫宏《汉旧仪》:“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尺一板中约署。”宋陈与义《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我本山中人,尺一唤起趋埃尘。”清顾炎武《赠孙徵君奇逢》诗:“明廷来尺一,空谷贲蒲轮。”(2).指书信。《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多谢贵人脩尺一,西山制置径相投。”清方文《访吴锦雯不遇留此》诗之一:“板扉深巷掩,霉雨暮天寒。尺一授童女,归时抆泪看。”
国语辞典
古代皇帝的诏版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诏书为「尺一」。
辞典修订版
古代皇帝的诏版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诏书为「尺一」。《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书信。《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多谢贵人修尺一,西川制置迳相投。」
其他释义
1.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2.指书信。
尺一

我深有体会,上次你已经用黑板擦、三角尺一类的飞行道具打过我了。

乔步起一把鲁班尺一套量天尺法在魔门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几乎是老怪那一年代的人物了。

曾经遮天蔽日的蟠龙山此刻早已变了摸样,如果不是林晨轻车熟道,定然以为来错了地方,光秃秃的山脉早已片草不生,到处坑坑洼洼如同被掘地三尺一般。

用一把木尺、一把金属匙、一枚硬币、一个铁盒盖、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重做这个试验。

请用一把木尺、一枚硬币、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重做这个实验。

索比艰难地一点一点地从地上爬起来,好似木匠打开折尺一样,接着拍掉衣服上的尘土。

日照水浒生紫烟,武松来到小酒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随口撂下一句话,俺是打虎武二郎。白吃白喝记帐上,去找金莲讨酒钱!

您瞧我妈生我这个头儿,台底下看着挺高,拿皮尺一量,一米六五。搞对象的姑娘说我是二等残废,谁也不要我。您说但凡我有个对象,我能星期天一人儿上这儿看老虎玩儿来吗?

时间如剪刀,将来与现在就是待剪的布,它从远方一尺一尺地袭来,要剪断维系我与严楠在一起,捆绑在一起的丝带。落飞 

闻天城啪地把竹尺一摔,铁青着脸一屁股坐在杌凳子上。

更多 >>

字义分解

chǐ

[ chǐ ]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 chě ]

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