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与期

下一个:与地

与夺

【拼音】: yǔ duó
【注音】: ㄩˇㄉㄨㄛˊ
【结构】: 与(独体结构)夺(上下结构)
【繁体】: 與奪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与夺yǔduó。(1)赐予和剥夺。(2)奖励和惩罚。与夺[yǔduó]⒈赐予和剥夺。英grantanddeprive;⒉奖励和惩罚。英awardandpunish;
基础解释
∶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
引证解释
⒈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引《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后汉书·符融传》:“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唐韩愈《孟东野失子》诗:“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⒉决定;裁决。引《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旧唐书·裴漼传》:“琰之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輒因中否而与夺之。”⒊取舍。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唐白居易《论考试进士事宜状》:“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宋王安石《议服》:“礼之所与夺,刑之所生杀,皆於此乎权之。”⒋得失。引《魏书·甄琛传》:“臣子所求,便为议上,都不復斟酌与夺,商量是非。”晋葛洪《抱朴子·广譬》:“与夺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宋范仲淹《答安抚王内翰书》:“尚有议论与夺,或失此机会卒无休兵之期,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明高启《北郭秋夜喜徐卿远来兼南游》诗:“与夺得丧未足较,惟有一贫聊復尔。”⒌褒贬。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唐刘知几《史通·称谓》:“爱憎出於方寸,与夺由其笔端。”
网络解释
与夺与夺,汉语词汇。
释义
1、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2、决定;裁决。3、取舍。4、得失。5、褒贬。
综合释义
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后汉书·符融传》:“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唐韩愈《孟东野失子》诗:“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决定;裁决。《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旧唐书·裴漼传》:“琰之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輒因中否而与夺之。”取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唐白居易《论考试进士事宜状》:“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宋王安石《议服》:“礼之所与夺,刑之所生杀,皆於此乎权之。”得失。《魏书·甄琛传》:“臣子所求,便为议上,都不復斟酌与夺,商量是非。”晋葛洪《抱朴子·广譬》:“与夺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宋范仲淹《答安抚王内翰书》:“尚有议论与夺,或失此机会卒无休兵之期,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明高启《北郭秋夜喜徐卿远来兼南游》诗:“与夺得丧未足较,惟有一贫聊復尔。”褒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唐刘知几《史通·称谓》:“爱憎出於方寸,与夺由其笔端。”
汉语大词典
(1).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后汉书·符融传》:“三公所辟召者,辄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唐韩愈《孟东野失子》诗:“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2).决定;裁决。《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于太后而后施行。”《旧唐书·裴漼传》:“琰之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3).取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唐白居易《论考试进士事宜状》:“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宋王安石《议服》:“礼之所与夺,刑之所生杀,皆于此乎权之。”(4).得失。《魏书·甄琛传》:“臣子所求,便为议上,都不复斟酌与夺,商量是非。”晋葛洪《抱朴子·广譬》:“与夺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宋范仲淹《答安抚王内翰书》:“尚有议论与夺,或失此机会卒无休兵之期,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明高启《北郭秋夜喜徐卿远来兼南游》诗:“与夺得丧未足较,惟有一贫聊复尔。”(5).褒贬。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唐刘知几《史通·称谓》:“爱憎出于方寸,与夺由其笔端。”
其他释义
1.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2.决定;裁决。3.取舍。4.得失。5.褒贬。
与夺

坐在宝座上的皇帝,看来充满威严,当然,他能生杀与夺,权倾朝野,领导大众走向富强。

大概他自己也从没想过要和苏轼混为一谈,更无褒贬与夺之意。

诚如施明德说,陈水扁虽仍在位,但不待盖棺,其历史地位已定,李之于扁褒贬与夺,确然不失准格。

……既然你手中掌控着我四名族人的生死,而我也有对贵派几位弟子生杀与夺的权柄,不如我们做一笔交易如何?

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伍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

皇上言语中似有几分不满,君意实难测,生杀与夺那都是一时间之事。

通过进驻摄魂师与夺魂师游戏玩家你能够得到一种能力,而自我修理会有更大的用处。

雪了上人只想夺血魔王之面具,不想伤他生命,而夺面具所需手法之巧难,与夺血魔王性命之难有天壤之别。

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重足屏气;杀生与夺,唯意所欲。

而士矩与夺由己,盈缩自专,不唯贻弊一方,必致诸军援例。

更多 >>

字义分解

[ yǔ ]

1.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2. 给:赠与。与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 yù ]

1. 参加:参与。与会。

[ yú ]

1. 同“欤”。

duó

(1)(动)强取;抢:~取。

(2)(动)争取得到:~高产。

(3)(动)作决定:定~。

(4)(动)使失去:剥~。

(5)(动)失去;脱漏(文字):讹~。

(6)(动)冲:~门而入。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