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一大些

下一个:一适

一地

【拼音】: yī dì
【注音】: 一ㄉ一ˋ
【词性】: 名词。
【结构】: 一(独体结构)地(左右结构)
【简体】: 一地
【繁体】: 一地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一处地方。同一地方。到处。犹一味,总是。犹满地。一地[yīdì]⒈一处地方。同一地方。到处。犹一味,总是。犹满地。
基础解释
一处地方。同一地方。到处。犹一味,总是。犹满地。
引证解释
⒈一处地方。引汉王充《论衡·言毒》:“药生非一地,太伯辞之吴;铸多非一工,世称楚棠溪。”《旧五代史·谢彦章传》:“瓌指一地谓彦章曰:‘此地冈阜隆起,中央坦夷,好列栅之所。’”⒉同一地方。引《诗·齐谱》“都营丘”唐孔颖达疏:“以丘临水,谓之临淄,与营丘一地也。”唐李山甫《送李秀才入军》诗:“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⒊到处。参见“一地里”。引宋刘克庄《浪淘沙·素馨》词:“风露送新凉。山麝开房。旋吹银烛闭华堂。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⒋犹一味,总是。参见“一地里”。引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十出:“婆婆八年忺要头髻,才瞥见一地欢喜。”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那作怪的书生,坐间悄一似风魔颠倒。大来没寻思,所为没些儿斟酌,到来一地的乱道。”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有一等雄心屠户贪微利,曣馋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亏图,百般地将刑法陵迟。”⒌犹满地。引《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一面送酒,公子一面用手谦让……把盅子砸了个粉碎,泼了一地酒。”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过礼那一天,小芹跟她娘闹起来,把吴先生送来的首饰绸缎扔下一地。”
网络解释
一地梵语。(一)谓同一境地。(二)譬喻众生之佛性。犹如一切草木种子均自地中而生出,一切善根功德亦由同一佛性而生出。法华经药草喻品(大九·一九中):“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法华文句卷七上(大三四·九一中):“地者,实相也;究竟非二,故名一。”
综合释义
一处地方。汉王充《论衡·言毒》:“药生非一地,太伯辞之吴;铸多非一工,世称楚棠溪。”《旧五代史·谢彦章传》:“瓌指一地谓彦章曰:‘此地冈阜隆起,中央坦夷,好列栅之所。’”同一地方。《诗·齐谱》“都营丘”唐孔颖达疏:“以丘临水,谓之临淄,与营丘一地也。”唐李山甫《送李秀才入军》诗:“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到处。宋刘克庄《浪淘沙·素馨》词:“风露送新凉。山麝开房。旋吹银烛闭华堂。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参见“一地里”。犹一味,总是。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十出:“婆婆八年忺要头髻,才瞥见一地欢喜。”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那作怪的书生,坐间悄一似风魔颠倒。大来没寻思,所为没些儿斟酌,到来一地的乱道。”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有一等雄心屠户贪微利,曣馋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亏图,百般地将刑法陵迟。”参见“一地里”。犹满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一面送酒,公子一面用手谦让……把盅子砸了个粉碎,泼了一地酒。”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过礼那一天,小芹跟她娘闹起来,把吴先生送来的首饰绸缎扔下一地。”一地[yīdì]某一特定地方。汉.王充《论衡.言毒》:「药生非一地,太伯辞之吴。」相同地方。唐.李山甫〈送李秀才入军〉诗:「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满地、到处。宋.刘克庄〈满庭芳.目力已茫茫〉词:「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红楼梦.第四九回》:「来至王夫人上房,只见乌压压一地的人。」也作「一地里」。一地[yīdì]某一特定地方。【造句】根据考证,「古诗十九首」非一人一地一时之作。一地[yīdì]满地、到处。 【造句】树上的果实成熟后掉了一地。 △一地里
汉语大词典
(1).一处地方。汉王充《论衡·言毒》:“药生非一地,太伯辞之吴;铸多非一工,世称楚棠溪。”《旧五代史·谢彦章传》:“瑰指一地谓彦章曰:‘此地冈阜隆起,中央坦夷,好列栅之所。’”(2).同一地方。《诗·齐谱》“都营丘”唐孔颖达疏:“以丘临水,谓之临淄,与营丘一地也。”唐李山甫《送李秀才入军》诗:“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3).到处。宋刘克庄《浪淘沙·素馨》词:“风露送新凉。山麝开房。旋吹银烛闭华堂。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参见“一地里”。(4).犹一味,总是。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十出:“婆婆八年忺要头髻,才瞥见一地欢喜。”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那作怪的书生,坐间悄一似风魔颠倒。大来没寻思,所为没些儿斟酌,到来一地的乱道。”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有一等雄心屠户贪微利,曣馋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亏图,百般地将刑法陵迟。”参见“一地里”。(5).犹满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一面送酒,公子一面用手谦让……把盅子砸了个粉碎,泼了一地酒。”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过礼那一天,小芹跟她娘闹起来,把吴先生送来的首饰绸缎扔下一地。”
国语辞典
某一特定地方。一地[yīdì]⒈某一特定地方。引汉·王充《论衡·言毒》:「药生非一地,太伯辞之吴。」⒉相同地方。引唐·李山甫〈送李秀才入军〉诗:「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⒊满地、到处。宋·刘克庄〈满庭芳·目力已茫茫〉词:「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也作「一地里」。引《红楼梦·第四九回》:「来至王夫人上房,只见乌压压一地的人。」
辞典修订版
某一特定地方。汉.王充《论衡.言毒》:「药生非一地,太伯辞之吴。」相同地方。唐.李山甫〈送李秀才入军〉诗:「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满地、到处。宋.刘克庄〈满庭芳.目力已茫茫〉词:「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红楼梦.第四九回》:「来至王夫人上房,只见乌压压一地的人。」也作「一地里」。
辞典简编版
某一特定地方。 【造句】根据考证,「古诗十九首」非一人一地一时之作。满地、到处。 【造句】树上的果实成熟后掉了一地。 △一地里
其他释义
1.一处地方。2.同一地方。3.到处。4.犹一味,总是。5.犹满地。
一地

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一个干部多在几个地区、多在几个部门、多在几个不同岗位工作,比长期在一处一地要好,可以有效地避免狭隘、偏颇、囿于见闻。 

我转身离去,留下身后的落影殿,落英纷飞,掩埋了一地的哀伤。

烟花不会让人懂得,它化作的尘埃是怎样的温暖,他宁肯留下一地冰冷的幻象,一地破碎。如果你哀伤,你可以为他悼念,却无法改变它的坚持。

国仇家恨勿须提,白山黑水皆铭记。倭寇铁蹄常入梦,波澜一地泪痕湿。重温“九?一八”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从中思索和悟出了:“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

烟花不会让人懂得,它化作的尘埃是怎样的温暖。宁可留下一地冰冷的幻想,一地破碎。

几十年来,她始终如一地关心爱护学生。

又是一年秋风凉,又是一地落叶黄,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夜更比一夜长。整日奔波很辛苦,天凉别忘添衣裳,爱惜身体加餐饭,唯愿朋友多安康。

风乍起,吹落一地黄叶;云卷絮,裹挟纷乱思绪;冬天了,惦记飘起了雪。深深关爱送给你,自己身体自爱惜。勤添衣,厚盖被,心情更要好好的!

风乍起,吹落一地黄叶;云卷絮,裹挟纷乱思绪;深秋了,惦记下起了雨。深深关爱送给你,自己身体自爱惜。

十月底的洪荒森林往年都是皑皑白雪的时候,现在却异常的燥热,难道是我修炼过度导致天气异常,还是有陆焰在这,导致这一地区的气候反常。

更多 >>

字义分解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dì ]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