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愎鸷

下一个:愎气

愎谏

【拼音】: bì jiàn
【注音】: ㄅ一ˋㄐ一ㄢˋ
【结构】: 愎(左右结构)谏(左右结构)
【简体】: 愎谏
【繁体】: 愎諫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坚持己见,不听规劝。愎谏[bìjiàn]⒈坚持己见,不听规劝。
引证解释
⒈坚持己见,不听规劝。引《左传·昭公四年》:“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諫,不过十年。’”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盖晋之获也,由夷吾之愎諫。”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晋灵之不君,淫刑而厚敛,愎諫而贼贤,传所载也。”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张朝发愎諫撤守,以致丧师失城。”
网络解释
愎谏愎谏是一个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
坚持己见,不听规劝。《左传·昭公四年》:“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諫,不过十年。’”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盖晋之获也,由夷吾之愎諫。”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晋灵之不君,淫刑而厚敛,愎諫而贼贤,传所载也。”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张朝发愎諫撤守,以致丧师失城。”愎谏[bìjiàn]固执己意,不听规谏。《左传.僖公十五年》:「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
网友释义
愎谏读音:bijian解释:不听劝谏。出处:1,《左传.昭公四年》:“汏而愎谏,不过十年。”2,《韩非子.亡征》:“很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
汉语大词典
坚持己见,不听规劝。《左传·昭公四年》:“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谏,不过十年。’”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盖晋之获也,由夷吾之愎谏。”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晋灵之不君,淫刑而厚敛,愎谏而贼贤,传所载也。”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张朝发愎谏撤守,以致丧师失城。”
国语辞典
固执己意,不听规谏。愎谏[bìjiàn]⒈固执己意,不听规谏。引《左传·僖公十五年》:「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
辞典修订版
固执己意,不听规谏。《左传.僖公十五年》:「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
其他释义
固执己见而不听规劝:愎谏而贼贤。
愎谏

见利而动,愎谏违卜,开门揖盗,弃好即仇,衅起萧墙,祸成戎羯,身殒非命,灾被亿兆,衣冠敝锋镝之下,老幼粉戎马之足。

更多 >>

字义分解

形)乖戾;执拗。

jiàn

(动)旧时称规劝君主、尊长;使之改正错误:从~如流|进~。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