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笔画】:7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

【注音:】:ㄨˊ

【笔顺编号:】:2511134

【姓名学:】:姓,常用字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4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上一个:

下一个:

笔顺

1

竖

2

横折

横折

3

横

4

横

5

横

6

撇

7

捺

基本解释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会意。从口,从矢。矢(),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形容词

〈方〉∶大 。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康熙字典

吴【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俗吳字。《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𡗿𡗾《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𠀤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齊語》西服㳅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

《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吳【卷十】【夨部】

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大言也。从夨口。𡗾,古文如此。五乎切〖注〗徐鍇曰:“大言,故夨口以出聲。《詩》曰:不吳不揚。今寫《詩》者改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 〖注〗𡗿,亦古文吳。文四重一

说文解字注

(吳)大言也。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乃妄人所增。今删正。檢韵會本正如是。周頌絲衣、魯頌泮水皆曰不吳。傳箋背云吳、譁也。言部曰。譁者、讙也。然則大言卽謂譁也。孔沖遠詩正義作不娱。史記孝武本紀作不虞。皆叚借字。大言者、吳字之本義也。引伸之爲凡大之偁。方言曰。吳、大也。九章。齊吳榜以擊汏。王注。齊舉大櫂。从夨口。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五乎切。五部。何承天改吳作?。音胡化反。其繆甚矣。

辞典解释
【吴】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动词 大声说话、喧譁。《说文解字.?部》:「吴,大言也。」清.段玉裁.注:「大言即谓譁也。」《诗经.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 名词 国名。周代诸侯国。泰伯封于吴地,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县。传到夫差,为越王句践所灭。
  • 名词 朝代名:(1) (公元222~280)三国之一。三国时期孙权所建。故址据有江、浙、湘、鄂、闽、粤、安南等地。后为晋朝所灭。(2) (公元902~937)十国之一。五代时期杨行密所建。故址据有淮南、江西等地。后为南唐徐知诰所篡。
  • 名词 地名。即苏州。又江苏省春秋时为吴国地,故也称为「吴」。
  • 名词 姓。如清代有吴敬梓。
【吴】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周代诸侯国。泰伯封于吴地,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县。传到夫差,为越王句践所灭。
  • 朝代名:(1) (公元229~280)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故址据有今江、浙、湘、鄂、闽、粤、安南等地。后为晋朝所灭。 (2) (公元902~937)十国之一。杨行密所建。故址据有淮南、江西等地。后为南唐徐知诰所篡。
  • 姓。
【吴】的解释(来源:小字典)
基本字义
  • 古国名。
  • 国内江苏省的简称。
  • 姓。

百科解释
吴,中国东部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浙江钱塘江以北,江苏南部及上海全境,此地区长期位于同一行政单位内(会稽郡、江南东道、两浙路),语言为吴语,到明清才分属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文化、习俗、语言较为接近。吴语,吴文化也可说成吴越语,吴越文化。

吴字相关知识

吴为谜底的谜语
吴字的书法
  • 丁敬

    丁敬

  • 曹全碑

    曹全碑

  • 王闽之墓志

    王闽之墓志

  • 白石君碑

    白石君碑

  •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吴的字源演变
  • 小篆

    小篆

  • 楷体

    楷体

吴的字源演变
  • 中国大陆宋体

    中国大陆宋体

  • 台湾细明体

    台湾细明体

  • 日本明朝体

    日本明朝体

  • 韩国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 旧字形

    旧字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