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shù

【笔画】:8

【部首:】:

【注音:】:ㄕㄨˋ

【部外笔画:】:5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ISYY

【统一码UNICODE:】:6CAD

【仓颉:】:XEID

上一个:

下一个:

笔顺

1

点

2

点

3

提

4

横

5

竖

6

撇

7

捺

8

点

基本解释

沭河,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至江苏北部入海。

详细解释

名词

(1) 水名

沭,沭水也。青州浸。从水,术声。——《说文》。朱按,出今山东沂州府沂水县北沂山,流入江苏沭阳县界下流入海。

其浸沂沭。——《周礼·职方式》

(2) 发源于山东省南部沂山南麓,与沂水平行,经莒县南流入江苏省,经江苏入海

康熙字典

沭【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食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𠀤音術。水名。《說文》沭水出靑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疏》沭出東莞。《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東莞縣術水,南至下邳入泗。《註》卽沭水也。

縣名。《廣韻》沭陽在海州。《廣輿記》今屬淮安府。

《集韻》允律切,音聿。義同。或作𣻚。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沭【卷十一】【水部】

水。出青州浸。从水术聲。食聿切

说文解字注

(沭)沭水。出靑州浸。出下有奪文。集韵、類篇徑刪浸字。非是。當補琅邪東莞南入泗七字。周禮。靑州。其浸沂、沭。注云。沭出東莞。前志琅邪郡東莞。術水南至下邳入泗。過郡三。行七百一十里。靑州浸。東莞、今山東沂州府沂水縣治西北東莞故城是也。水經曰。沭水、出琅邪東莞縣西北大弁山。東南過其縣東。又東南過莒縣東。又南過陽都縣東。入於沂。酈曰。舊瀆入泗。非入沂也。今沭水出沂水縣北臨胊縣南之沂山。東南流徑莒州東。又西南流徑蘭山縣東。又南徑郯城縣東。又西南流、入江南沭陽縣畍。分爲二派。下流入海。迥非舊道矣。从水。术聲。食聿切。十五部。前志作術、云靑州浸。其所據職方當如是作。

辞典解释
【沭】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shù
怎么读:

  • 参见「沭河」条。
百科解释
郑码:VFS仓颉:XEID四角号码:33194Unicode:CJK统一汉字U+6CAD基本字义1.〔~河〕水名,源于中国山东省,流经江苏省入新沂河。

沭字相关知识

沭字组词造句
解释包含沭的单词
沭字的书法
  • 毛泽东

    毛泽东

  • 赵孟頫

    赵孟頫

  • 陆柬之

    陆柬之

  • 顾莼

    顾莼

  • 毛泽东

    毛泽东

沭的字源演变
  • 小篆

    小篆

  • 楷体

    楷体

沭的字源演变
  • 中国大陆宋体

    中国大陆宋体

  • 台湾细明体

    台湾细明体

  • 香港明体

    香港明体

  • 韩国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 旧字形

    旧字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