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jīng

【笔画】:13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

【注音:】:ㄐㄧㄥ

【笔顺编号:】:4312341251134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7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上一个:

下一个:

十三

笔顺

1

点

2

撇

3

横

4

竖

5

撇

6

点

7

横

8

竖

9

横折

横折

10

横

11

横

12

撇

13

捺

基本解释

(名)粳稻;稻子的一种。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禾,亢声,或从更声。本义:粳稻,稻之不黏者。今指介于籼稻、糯稻之间的一种晚稻品种,米粒短而粗,米质黏性较强,胀性小) 同本义

秔,稻属。——《说文》

秔,不黏稻也。——《声类》

更为秔稻。——《汉书·沟洫志》

水澍稉。——左思《魏都赋》

粳香等炊玉,韭美胜炮羔。——陆游《新凉》

康熙字典

粳【未集上】【米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居行切,音庚。《玉篇》稻不黏者。《爾雅·釋草疏》秔糯甚相類,黏不黏爲異。《周禮·天官·食醬註》稌稉也。《梁·庾肩吾集》有《謝賚粳米啓》。《韻會補》粳,俗秔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秔【卷七】【禾部】

稻屬。从禾亢聲。稉,秔或从更聲。古行切

说文解字注

(秔)稻屬。凡言屬者、以屬見別也。言別者、以別見屬也。重其同則言屬。秔爲稻屬是也。重其異則言別。稗爲禾別是也。周禮注曰。州黨族閭比鄉之屬別。介次市亭之屬別。小者屬別並言。分合並見也。稻有至黏者、稬是也。有次黏者、稉是也。有不黏者、稴是也。稉比於稬則爲不黏。比於稴則尙爲黏。稉與稴爲飯。稬以釀酒、爲餌餈。今與古同矣。散文稉亦偁稻。對文則別。魏都賦。水澍稉稌。陸蒔稷黍。蜀都賦。黍稷油油。稉稻莫莫。皆稉稻並舉。本艸經秔米稻米殊用。陶貞白乃不能分別。其亦異矣。从禾。亢聲。古行切。古音在十部。

辞典解释
【粳】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gēng
怎么读:

  • 名词 一种稻米类型。叶片较狭而短,色深绿,茎秆较矮、较坚硬。谷粒呈短圆形,内外颖上细毛多而长,米饭煮起来较软。粳稻一般学术上称为「日本型稻」或「中国型稻」,其米粒直链性淀粉含量为百分之十八至二十五。俗称的「蓬莱米」,即属于粳稻类型。
其他字义

读音:
jīng
怎么读:

  • [一]之语音。
【粳】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gēng
怎么读:

  • 稻米品种之一。叶片较狭而短,色深绿,茎秆较矮、较坚硬。谷粒呈短圆形,煮熟的饭粒较软,黏性较大。 △蓬莱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