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jiē

【笔画】:9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

【注音:】:ㄐㄧㄝ

【笔顺编号:】:153532511

【姓名学:】:多用男性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4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上一个:

下一个:

笔顺

1

横

2

竖提

竖提

3

撇

4

竖弯钩

竖弯钩

5

撇

6

竖

7

横折

横折

8

横

9

横

基本解释

(副)〈书〉都;都是:~大欢喜|全民~兵|放之四海而~准。

详细解释

副词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 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里皆平原

(3) 又如:皆悉(尽;全都);皆既(日月亏蚀全尽);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通“偕”;一同

皆行至于阶让。——《仪礼·聘礼》。注:“犹并也。”

皆陈殿下。——《战国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宫中皆恸哭。

一时皆下。

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予及女皆亡。——《书·汤誓》

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 纣、 幽、 厉皆也。——《吕氏春秋·离谓》

康熙字典

皆【午集中】【白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𠀤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

《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

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皆【卷四】【白部】

俱詞也。从比从白。古諧切

说文解字注

(皆)俱䛐也。司部曰。䛐者、意内而言外也。其意爲俱。其言爲皆。以言表意、是謂意内言外。人部俱下曰皆也、是謂轉注。又偕下曰一曰俱也。則音義皆同。从比。从白。从比會意。古諧切。十五部。

辞典解释
【皆】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jiē
怎么读:

  • 副词 全、都,统括之词。  【组词】:「草木皆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众人皆醉,我独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为尧舜。」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副词 并、同。通「偕」。《仪礼.聘礼》:「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阶。」
【皆】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jiē
怎么读:

  • 全、都。  【组词】:比比皆是、草木皆兵、啼笑皆非
百科解释
本义:全都归零,全都零起步(在清零的基础上再次比赛、较量,如打麻将中的胡牌)。引申为副词“都”,“全”)

皆字相关知识

皆字的书法
  • 史晨碑

    史晨碑

  • 张祖翼

    张祖翼

  • 武威简

    武威简

  • 泰山金刚经

    泰山金刚经

  • 邓石如

    邓石如

皆的字源演变
  • 金文

    金文

  • 小篆

    小篆

  • 楷体

    楷体

皆的字源演变
  • 台湾细明体

    台湾细明体

  • 日本明朝体

    日本明朝体

  • 韩国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