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méng máng

【笔画】:8

【部首:】:

【结构:】:左右

【注音:】:ㄇㄥˊ,ㄇㄤˊ

【繁简对应:】:

【五笔:】:YNNA

【五行:】:

【部外笔画:】:6

【统一码:】:6C13

上一个:

下一个:

笔顺

1

点

2

横

3

竖折

竖折

4

横折

横折

5

横

6

竖提

竖提

7

横

8

斜钩

斜钩
基本解释
[ méng ]

1. 古代称民(特指外来的):氓隶(充当隶役的平民)。群氓。

[ máng ]

1. 〔流氓〕见“流”。

详细解释
[ máng ]

名词

(1) ——“流氓”(liúmáng):原指无业游民,后来指品质恶劣、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2) 另见méng

[ méng ]

名词

(1) (会意。从民,亡声。“亡”亦有表意作用,指自彼来此之民。本义:外来的百姓)

(2) 同本义

氓,民也。——《说文》。按,自彼来此之民曰氓。

而不忧民氓。——《战国策·秦策》

以宽民氓。——《淮南子·脩务》

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孟子》

(3) 古代称百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卫风》

氓家无积而衣服修。——《管子·八观》。注:“谓民家”

(4) 又如:群氓(统治阶级对百姓的蔑称);氓黎(民众,百姓);氓家(民家);氓庶(百姓);氓萌(民众);氓智(人民的聪明才智);氓俗(民俗)

(5) 野民,周朝指居住在鄙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

奸巧边萌(氓)。——《史记·三王世家》

(6) 又如:氓隶(犹贱民,旧时对劳动人民的贬称)

(7) 通“泯”。灭,尽

庄王之氓社稷也。——《韩非子·有度》

(8) 另见máng

康熙字典

氓【辰集下】【氏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武庚切《正韻》眉庚切,𠀤音盲。《說文》民也。《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石經註疏》作甿。甿與氓通。《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以田里安甿,以樂昏擾甿,以土宜敎甿稼穡,以興耡利甿,以時器勸甿,以彊予任甿。《鄭註》變民言甿,異外內也。甿猶懵。懵,無知貌也。

《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註》新甿,謂新徙來者也。○按此則氓本同甿,《長箋》以氓爲民,𤱕爲民田,分爲二,非是。

《集韻》謨耕切《韻會》謨盲切,𠀤音萌。義同。

通作萌。《前漢·劉向傳》民萌何以戒勉。《註》萌,與甿同。

《楊愼·經說》氓从亡从民。流亡之民也。引《周禮》新甿之治,註:新徙來者。○按氓與民音別義同。从亡者,言民易散難聚,非專屬新徙之民而言。《周禮》註:新徙來者,釋新義,非釋甿義。遂人之安氓、敎氓,氓猶民也,非皆他國新徙之民謂之氓也。《孟子》受廛爲氓,猶受廛爲民,天下之民皆願爲氓,猶皆願爲民也。楊說迂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氓【卷十二】【民部】

民也。从民亡聲,讀若盲。武庚切文二重一

说文解字注

(氓)民也。詩。氓之蚩蚩。傳曰。氓、民也。方言亦曰。氓、民也。孟子。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爲之氓矣。趙注。氓者、謂其民也。按此則氓與民小別。葢自他歸往之民則謂之氓。故字从民亡。从民。亡聲。讀若盲。武庚切。古音在十部。

百科解释
氓,有两义:一是汉语词语,在古代多读作méng,在现代多读作máng;二是《诗经·卫风》篇名,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