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chǎn

【笔画】:11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

【注音:】:ㄔㄢˇ

【笔顺编号:】:42543251112

【姓名学:】: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8

【字型分析:】:半包围结构

上一个:

下一个:

十一

笔顺

1

点

2

竖

3

横折钩

横折钩

4

点

5

撇

6

竖

7

横折

横折

8

横

9

横

10

横

11

竖

基本解释

(动)讲明、表明:~明|~述|~发|~扬。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门,单声。本义:开,打开)

(2) 同本义

阐,开也。——《说文》

看山倚前户,待月阐东扉。——唐· 白居易诗

(3) 开辟;开拓

阐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阐辟(开辟,开拓);阐拓(开拓)

(5) 讲明白

隐则胜阐矣。——《吕氏春秋·决胜》

(6) 又如:阐证(阐述证明);阐综(阐明综合);阐择(阐明辨别)

(7) 发扬,发展与提倡 。如:阐化(宣扬教化);阐究(研究发扬)

康熙字典

闡【戌集上】【門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昌善切《集韻》《韻會》《正韻》齒善切,𠀤音幝。《說文》開也。《增韻》闢也。《後漢·班固傳》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者。《註》闡,開也。

《增韻》顯也。《玉篇》明也。《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註》闡,明也。《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傳》修闡文敎,舞文舞于賓主階閒。《春秋·左傳杜序》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揚子·太𤣥經》次六:幽闡積。《註》六爲水稱。幽施祿及下,故闡積。

《玉篇》大也。《易·豐卦註》闡者,弘廣之言。凡物之大,具有二種,一者自然之大,一者由人之闡弘使大。《書·君𨻰·爾惟弘周公丕訓傳》汝爲政,當闡大周公之大訓。

廣也。《史記·秦始皇紀》闡幷天下。

《禪梁父註》禪闡廣地土也。

地名。《左傳·哀八年》夏齊人取讙及闡。《註》闡在東平劉縣北。《後漢·郡國志》益州越巂郡闡。

《集韻》稱延切,音燀。《陸雲·陸府君誄》瑰光旣耀,靈寶未闡,弗慮皇圖,銜恨殂遷。

《韻補》叶稱人切,音瞋。《𨻰琳·悼龜賦》探頤索隱,無幽不闡。下方太祗,上配淸純。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闡【卷十二】【門部】

開也。从門單聲。《易》曰:“闡幽。”昌善切

说文解字注

(闡)開也。从門。單聲。昌善切。十四部。易曰。闡幽。𣪠辭傳文。

辞典解释
【阐】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chǎn
怎么读:

  • 动词 开辟、打开。《文选.左思.吴都赋》:「阐阖闾之所营,采夫差之遗法。」唐.白居易〈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因名清辉未立标牓徵归郎署〉诗:「看山倚前户,待月阐东扉。」
  • 动词 显露、弘扬。  【组词】:「阐扬」。《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汉.孔安国〈书经序〉:「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
【阐】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chǎn
怎么读:

  • 打开、扩大。  【组词】:阐扬、阐述、阐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