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póu

【笔画】:7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

【注音:】:ㄆㄡˊ

【笔顺编号:】:1211324

【部外笔画:】:4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RGIY

上一个:

下一个:

笔顺

1

横

2

竖钩

竖钩

3

提

4

横

5

撇

6

竖

7

点

基本解释

(量)〈文〉相当于“捧”。一~土。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捊”。形声。从手,不声。本义:用手捧)同本义

污尊而抔饮。——《礼记·礼运》。注:“手掬之也。”

(2) 又如:抔饮(以手掬水而饮);抔土(抓土;一捧之土。极言甚少)

量词

(1) 相当于“捧”、“把”、“握”

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黄花冈上一抔土。——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一抔米

康熙字典

抔【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薄侯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侯切,𠀤音裒。手掬物也。《禮·禮運》汙尊而抔飮。《疏》以手掬之而飮也。《前漢·張釋之傳》愚民取長陵一抔土。《註》抔謂手掬之。今學者讀爲杯勺之杯,非也。

《廣韻》芳杯切《集韻》鋪枚切,𠀤音胚。義同。

本作捊,引取也,今文作抔。別作㧵,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掊【卷十二】【手部】

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从手咅聲。父溝切

说文解字注

(掊)杷也。杷各本作把。今正。木部曰。杷者、收麥器也。引申爲凡用手之偁。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史、漢皆言掊視得鼎。師古曰。掊、手杷土也。杷音蒲巴反。其字从木。按今俗用之刨字也。大雅曰。曾是掊克。傳曰。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以自伐釋掊、以好勝人釋克。未得其解。定本掊作倍。正義謂己兼倍於人而自矜伐。似定本爲是矣。然孟子書亦作掊克。趙注但云不良也。知詩本不作掊。毛意謂掊爲倍之叚借字。掊有聚意。與捊音義近。有深取意。則不同捊也。毛詩釋文云。掊克、聚斂也。此謂同捊也。方言曰。掊、深也。郭注云。掊尅、深能。以深釋掊、以能釋尅。此亦必古說。但皆非毛義。方言掊訓深、與許說合。○六書故引唐本作捊也。不若顔氏本作杷。从手。咅聲。父溝切。廣韵薄矦切。古音在一部。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百官志注引胡廣曰。鹽官掊坑而得鹽。

辞典解释
【抔】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póu
怎么读:

  • 动词 用双手捧物。《广韵.平声.侯韵》:「抔,手掬物也。」  【组词】:「抔土」、「抔饮」。
  • 名词 量词。计算双手捧取物品的单位。相当于「捧」、「握」、「把」。《汉书.卷五零.张释之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虖?」唐.刘禹锡〈平蔡州〉诗三首之三:「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百科解释
本作“捊”,形声。从手,不声。本义:用手捧。同本义,污尊而抔饮。——《礼记·礼运》。注:“手掬之也。”又如:抔饮,以手掬水而饮。抔土,抓土,一捧之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