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热门搜索:

【拼音】: qióng

【笔画】:5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

【注音:】:ㄑㄩㄥˊ

【笔顺编号:】:12152

【姓名学:】: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3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上一个:

下一个:

笔顺

1

横

2

竖

3

提

4

横折折折钩

横折折折钩

5

竖

基本解释

〔邛崃〕(名)山保;在四川省。

详细解释

名词

(1) 故地名。邛城

邛,邛地在济阴县。从邑,工声。按汉书外戚侯表,邛城属济阴,此地字盖城字之误。…在今山东东昌府。——《说文通训定声》

(2) 中国古州名 。汉置临邛县,南朝梁改置邛州。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3) 山名。即邛崃山 。在四川省荥经县西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诗·小雅·巧言》

康熙字典

邛【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渠容切,音蛩。《說文》地名。在濟隂縣。

縣名。《玉篇》蜀郡有臨邛縣。《史記·司馬相如傳》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

水名。《韻會》邛水出嚴道邛崍山,入靑衣江。

丘名。《詩·𨻰風》邛有旨苕。《註》邛,丘也。

《廣韻》勞也,病也。《詩·小雅》匪其止共,維王之邛。《註》讒人不能共職,徒爲王病也。《又》我視謀猶,亦孔之邛。《註》惑於邪謀,不能斷以從善,故致亂也。

姓。《列仙傳》周有邛疏。《韻會》从邑从工。俗作卬,非。卬卽俯仰之仰。

卩與阝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邛【卷六】【邑部】

邛地。在濟陰縣。从邑工聲。渠容切

说文解字注

(邛)邛成、逗。成各本作地。今正。濟陰縣。各本衍在字。今刪。今本地理志曰。山陽郡郜成、矦國。宋氏祁云。郜當作邛。外戚矦表。邛成屬濟陰。與山陽相距不遠。玉裁按。宋說是也。玉篇邛字下曰。山陽邛成縣。此邛成之確證。希馮葢以前志正說文。而不知說文與表合。前漢時容有改屬。故志表不符耳。志云矦國、卽表之邛成共矦王奉先也。邛成之誤郜成者、以莽曰告成之故也。郡國志成武有郜城。與此無涉。○又按水經注泗水篇曰。黃溝又東逕邛城縣故城南。地理志山陽縣也。王莽更名之曰郜城矣。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論也。此可證漢志本作邛。水經注版本譌作卬。戴先生校注文乃依漢志誤本。改卬城爲郜成。改郜城爲告成。非是。郜城本在成武縣東南。自莽改邛城曰郜城。於是謂在成武者北郜。此曰南郜。今本漢志作莽曰告成。亦誤也。地理中成城二字多淆。猝難審定。从邑。工聲。渠容切。九部。

辞典解释
【邛】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qióng
怎么读:

  • 名词 小土山。《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汉.毛亨.传:「邛,丘也。」唐.孔颖达.正义:「美草多生于高丘也。」
  • 名词 劳、病。《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亦孔之邛。」汉.毛亨.传:「邛,病也。 」
  • 名词 参见「邛崃山」条。
  • 名词 姓。如周代有邛疏。
百科解释
基本信息五笔86:ABH五笔98:ABH五行:金UniCode:U+909B四角号码:17127仓颉:MNLGBK编码:DAF6规范汉字编号:3529基本解释●邛qióngㄑㄩㄥˊ◎〔邛崃〕a.地名,在中国四川省;b.山名,在中国四川省。◎〔邛都(dū)〕古地名,在今中国四川省西昌市,亦作“筇竹”。◎病,劳:“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