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纳兰性德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

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

老衲正孤吟。云中锡,

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

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

但向画图寻。

  • 译文
  • 注解
  • 赏析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月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月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月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月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月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月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月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准拟,打算、希望。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布袜青鞋:“青鞋布袜从此始。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