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大耗

下一个:荒耗

火耗

【拼音】: huǒ hào
【注音】: ㄏㄨㄛˇㄏㄠˋ
【结构】: 火(独体结构)耗(左右结构)
【简体】: 火耗
【繁体】: 火耗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指铸造钱币时金属的损耗。元代于产金地征税时,往往多于应征数,以为铸币时的损耗。明清时指赋税正项之外加征的税额。火耗[huǒhào]⒈指铸造钱币时金属的损耗。⒉元代于产金地征税时,往往多于应征数,以为铸币时的损耗。明清时指赋税正项之外加征的税额。
引证解释
⒈指铸造钱币时金属的损耗。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它日,又鍊每五十两为一锭,三两作火耗。”《文献通考·钱币二》:“尚书省言,崇寧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二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⒉元代于产金地征税时,往往多于应征数,以为铸币时的损耗。明清时指赋税正项之外加征的税额。引《元史·刑法志三》:“其有巧立名色,广取用钱,及多秤金数,剋除火耗,为民害者,从监察御史廉访司纠之。”明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徵银不加火耗,即颂声徧地。”清顾炎武《钱粮论下》:“火耗之所由名,其起於徵银之代乎?此所谓正赋十而餘赋三者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六章:“第二是每两银子额外加三分,名叫‘火耗’,叫地方官吏们下到腰包里,实无道理。”
网络解释
火耗“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
综合释义
指铸造钱币时金属的损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它日,又鍊每五十两为一锭,三两作火耗。”《文献通考·钱币二》:“尚书省言,崇寧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二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元代于产金地征税时,往往多于应征数,以为铸币时的损耗。明清时指赋税正项之外加征的税额。《元史·刑法志三》:“其有巧立名色,广取用钱,及多秤金数,剋除火耗,为民害者,从监察御史廉访司纠之。”明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徵银不加火耗,即颂声徧地。”清顾炎武《钱粮论下》:“火耗之所由名,其起於徵银之代乎?此所谓正赋十而餘赋三者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六章:“第二是每两银子额外加三分,名叫‘火耗’,叫地方官吏们下到腰包里,实无道理。”火耗[huǒhào]碎银经火熔铸成银锭或元宝过程中,所生的损耗。亦指州县政府为弥补铸币损耗而徵收的附加税。《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倒还有几两多余,被兵马司勒了加二的火耗。」
汉语大词典
(1).指铸造钱币时金属的损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它日,又鍊每五十两为一锭,三两作火耗。”《文献通考·钱币二》:“尚书省言,崇宁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二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2).元代于产金地征税时,往往多于应征数,以为铸币时的损耗。明清时指赋税正项之外加征的税额。《元史·刑法志三》:“其有巧立名色,广取用钱,及多秤金数,剋除火耗,为民害者,从监察御史廉访司纠之。”明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徵银不加火耗,即颂声遍地。”清顾炎武《钱粮论下》:“火耗之所由名,其起于徵银之代乎?此所谓正赋十而馀赋三者欤?”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六章:“第二是每两银子额外加三分,名叫‘火耗’,叫地方官吏们下到腰包里,实无道理。”
国语辞典
碎银经火镕铸成银锭或元宝过程中,所生的损耗。亦指州县政府为弥补铸币损耗而征收的附加税。见《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火耗[huǒhào]⒈碎银经火镕铸成银锭或元宝过程中,所生的损耗。亦指州县政府为弥补铸币损耗而征收的附加税。见《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⒉额外的需索。引《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倒还有几两多余,被兵马司勒了加二的火耗。」
辞典修订版
碎银经火熔铸成银锭或元宝过程中,所生的损耗。亦指州县政府为弥补铸币损耗而徵收的附加税。见《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额外的需索。《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倒还有几两多余,被兵马司勒了加二的火耗。」
其他释义
1.指铸造钱币时金属的损耗。2.元代于产金地征税时,往往多于应征数,以为铸币时的损耗。明清时指赋税正项之外加征的税额。
火耗

名目多到无法一一指出,总之是,什么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火耗,鼠耗,雀耗。

宽和为政的康熙曾以为天下尽盛世,即便有些小瑕疵,亏空追回来,火耗厘清,取之于民再用之天下,他又能遥望那个千古一帝的目标。

他不抽烟,只把玩着五冬六夏从不离身的一把湘妃竹扇,沉吟良久才道:“火耗归公发养廉银,损了官员收项,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又损富益贫。【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她知道这是火中取利,肖乐天所赚的每一分钱息,其实都是从火耗这个害民的虐政里抢过来的。

他不抽烟,只把玩着五冬六夏从不离身的一把湘妃竹扇,沉吟良久才道:“火耗归公发养廉银,损了官员收项,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又损富益贫。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更多 >>

字义分解

huǒ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

(8)(Huǒ)姓。

hào

(1)(动)减损;消耗:点灯~油|锅里的水快~干了。

(2)(动)〈方〉拖延:你别~着了;快走吧。

(3)(名)坏的音信或消息:噩~|死~|音~。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