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星弧

下一个:呼啸

呼吸

【拼音】: hū xī
【注音】: ㄏㄨㄒ一
【词性】: 动词。
【结构】: 呼(左右结构)吸(左右结构)
【简体】: 呼吸
【繁体】: 呼吸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呼吸hūxī。(1)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2)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肺吸气和呼气动作的全过程。呼吸[hūxī]⒈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英breathe;respire;⒉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肺吸气和呼气动作的全过程。英breath;respiration;
基础解释
(动)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引证解释
⒈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引《素问·平人气象论》:“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宋苏轼《广慧禅师真赞》:“堂堂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⒉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引《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成玄英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唐温庭筠《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明徐渭《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伊傅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乔松之呼吸。”⒊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引《孔丛子·论势》:“齐楚远而难恃,秦魏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於一朝,定成败於呼吸。”⒋比喻轻而易举。引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介甫(王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清恽敬《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文敏公维城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⒌犹呼应。参见“呼应”。引清梁章鉅《浪跡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⒍喻指诵读。引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八:“﹝南中丞﹞转黔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谿坞,呼吸文字皆同秦汉之音。”⒎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引唐李白《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啟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韜,呼吸风涛。”⒏吸入;摄取。引《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郑玄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汉王符《潜夫论·交际》:“鸞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⒐招致;汲引。引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唐元稹《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段文昌在蜀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银州长史、知刺史事。”⒑声气;讯息。引清张岱《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艫相隔,呼吸难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金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鲁迅《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珂刚《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⒒指呼出的空气。引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网络解释
呼吸(词语)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当人用力吸气,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约为2500-3500毫升。一个呼吸分为三个部分:呼气、屏息、吸气。
综合释义
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素问·平人气象论》:“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宋苏轼《广慧禅师真赞》:“堂堂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成玄英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唐温庭筠《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明徐渭《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伊傅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乔松之呼吸。”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孔丛子·论势》:“齐楚远而难恃,秦魏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於一朝,定成败於呼吸。”比喻轻而易举。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介甫(王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清恽敬《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文敏公维城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犹呼应。清梁章鉅《浪跡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呼应”。喻指诵读。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八:“﹝南中丞﹞转黔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谿坞,呼吸文字皆同秦汉之音。”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唐李白《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啟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韜,呼吸风涛。”吸入;摄取。《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郑玄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汉王符《潜夫论·交际》:“鸞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招致;汲引。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唐元稹《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段文昌在蜀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银州长史、知刺史事。”10.声气;讯息。清张岱《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艫相隔,呼吸难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金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鲁迅《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珂刚《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11.指呼出的空气。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汉语大词典
(1).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素问·平人气象论》:“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宋苏轼《广慧禅师真赞》:“堂堂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2).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成玄英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唐温庭筠《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明徐渭《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伊傅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乔松之呼吸。”(3).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孔丛子·论势》:“齐楚远而难恃,秦魏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4).比喻轻而易举。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介甫(王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清恽敬《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文敏公维城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5).犹呼应。清梁章钜《浪迹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呼应”。(6).喻指诵读。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八:“﹝南中丞﹞转黔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溪坞,呼吸文字皆同秦汉之音。”(7).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唐李白《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启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韬,呼吸风涛。”(8).吸入;摄取。《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郑玄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汉王符《潜夫论·交际》:“鸾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9).招致;汲引。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唐元稹《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段文昌在蜀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银州长史、知刺史事。”(10).声气;讯息。清张岱《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舻相隔,呼吸难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金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鲁迅《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珂刚《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11).指呼出的空气。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国语辞典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如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人和高等动物用肺呼吸,吸入新鲜的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植物则透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呼吸[hūxī]⒈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如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人和高等动物用肺呼吸,吸入新鲜的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植物则透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⒉形容气势盛大。引《文选·郭璞·江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唐·元稹〈和乐天折剑头〉诗:「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⒊瞬息、顷刻之间。引《晋书·卷六七·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英语tobreathe德语atmen(V)​法语respirer
辞典修订版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如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人和高等动物用肺呼吸,吸入新鲜的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植物则透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形容气势盛大。《文选.郭璞.江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唐.元稹〈和乐天折剑头〉诗:「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瞬息、顷刻之间。《晋书.卷六七.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
辞典简编版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如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人和高等动物用肺呼吸,吸入新鲜的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植物则透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造句】常到森林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益身心健康。
其他释义
①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人和高等动物用肺呼吸,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植物通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②〈书〉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成败在~之间。
近义词
吸气 呼气 换气 喘气
近义词
憋气 屏气 气绝 停息
呼吸

教室真静啊,静得可以听见同学们的呼吸

在祖国大家庭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教室里突然变得格外安静,似乎可以听到我们短促的呼吸声。

高山上空气稀薄,刚上去会感到呼吸困难。

经过医生抢救,老人的呼吸已经恢复正常。

这紧张的气氛简直让人无法正常呼吸

我身后响起了李明粗重的呼吸

看到他呼吸正常了,脸色也好转了,妈妈才放心。

爷爷每天早晨到公园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

一离家上了中学,她就像跳出笼子的鸟儿,尽量呼吸着甜美的自由空气。

更多 >>

字义分解

(1)(动)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吸|~出一口气。

(2)(动)大声喊:~声|欢~|~口号|大声疾~。

(3)(动)叫;叫人来:直~其名|一~百诺|~之即来;挥之即去。

(4)(Hū)姓。

(5)象声词:北风~~地吹。

(1)(动)把液体、气体等引入体内:~毒|~气。

(2)(动)吸收:~尘器|~热。

(3)(动)吸引:~铁石|~住。

呼吸相关知识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