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互物

下一个:互质

互文

【拼音】: hù wén
【注音】: ㄏㄨˋㄨㄣˊ
【结构】: 互(独体结构)文(独体结构)
【简体】: 互文
【繁体】: 互文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1.指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3.指互相有歧义的条文。互文[hùwén]⒈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⒉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⒊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引证解释
⒈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引《礼记·中庸》“吾説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唐孔颖达疏:“《论语》云:‘宋不足徵也’,此云:‘杞不足徵’,即宋亦不足徵。此云:‘有宋存焉’,则杞亦存焉,互文见义。”《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秦时明月汉时关”清沉德潜注:“备胡筑城,起於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互文也。”⒉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引唐刘知几《史通·题目》:“子长《史记》别创八《书》,孟坚既以汉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为《志》,义在互文。”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⒊指互有歧义的条文。引唐吴兢《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唐白居易《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
网络解释
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综合释义
指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礼记·中庸》“吾説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唐孔颖达疏:“《论语》云:‘宋不足徵也’,此云:‘杞不足徵’,即宋亦不足徵。此云:‘有宋存焉’,则杞亦存焉,互文见义。”《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秦时明月汉时关”清沉德潜注:“备胡筑城,起於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互文也。”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唐刘知几《史通·题目》:“子长《史记》别创八《书》,孟坚既以汉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为《志》,义在互文。”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指互相有歧义的条文。唐吴兢《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唐白居易《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
汉语大词典
(1).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礼记·中庸》“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唐孔颖达疏:“《论语》云:‘宋不足徵也’,此云:‘杞不足徵’,即宋亦不足徵。此云:‘有宋存焉’,则杞亦存焉,互文见义。”《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秦时明月汉时关”清沈德潜注:“备胡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互文也。”(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唐刘知几《史通·题目》:“子长《史记》别创八《书》,孟坚既以汉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为《志》,义在互文。”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3).指互有歧义的条文。唐吴兢《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唐白居易《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
其他解释
二文之意互通,互补也。《礼记·中庸》:「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疏:「《论语》云:『宋不足徵也。』此云:『杞不足徵。』即宋亦不足徵。此云:『有宋存焉。』则杞亦存焉,互文见义。。」
其他释义
1.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3.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互文

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著名的诗评家沈德潜认为"诗中互文",即词句可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这种解释很有见地,但仅仅停留于词语的表层意思。

诗剧场用诗歌想象与剧场视觉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互文

诗歌与现实形成了互文性的密切关系,所以真实情感就在心间沉淀了下来。

想必你们也看出来了,侠客岛此文标题用的是“互文”。

互文指涉的识别和转换是互文译论的核心问题,而互文指涉的识别又是其转换的前提,但是迄今为止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同步性,互文性,在场性,是深圳城市文学的突出特点。

北、上、广的年轻白领对心灵鸡汤并不陌生,但他们更乐意传播的是披着鸡汤的外衣,实际上挖苦鸡汤的幼稚性的互文性段子。

散文与漂泊之间,按时髦说法,有一种互文关系:散文是在文字中的漂泊,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

更多 >>

字义分解

(副)互相;彼此:~相|~惠~利|~不侵犯|~生|~结秦晋|~通有无|~助组|~感系数。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