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寒酸

下一个:寒舍

寒热

【拼音】: hán rè
【注音】: ㄏㄢˊㄖㄜˋ
【词性】: 动词。
【结构】: 寒(上下结构)热(上下结构)
【简体】: 寒热
【繁体】: 寒熱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冷和热。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今泛称发烧。犹言是非;惹是非。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和热性。寒热[hánrè]⒈冷和热。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今泛称发烧。犹言是非;惹是非。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和热性。
引证解释
⒈冷和热。引《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热不节,民多疟疾。”《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皆因父母所生,咽苦吐甘,专心保护,抱持养育,不离怀中,洗濯之时,岂辞寒热。”元赵善庆《山坡羊·燕子》曲:“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张志民《你与太行同高》诗:“以自己的冷暖,去体量人民的寒热。”⒉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今泛称发烧。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寒热。”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六:“元戎张筵,託以寒热,召之不至,乃与营妓曲宴。”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冰心《南归》:“我正发着寒热,楫归来了。”王西彦《古城的忧郁·蛊惑》:“好象昨夜发了高度寒热,四肢软绵绵的,神志也很恍惚。”⒊犹言是非;惹是非。引《宋书·二凶传·元凶劭》:“计临贺故当不应翻覆言语,自生寒热也。”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人户晏然不知,而胥吏无以寒热,此所谓易行也。”⒋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和热性。参见“寒温”。引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牛黄清心丸》:“且以牛黄清心丸言之,凡用药二十九味,寒热讹杂,殊不可晓。”
网络解释
寒热寒热,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泛称发烧。八纲中鉴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
综合释义
冷和热。《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热不节,民多疟疾。”《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皆因父母所生,咽苦吐甘,专心保护,抱持养育,不离怀中,洗濯之时,岂辞寒热。”元赵善庆《山坡羊·燕子》曲:“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张志民《你与太行同高》诗:“以自己的冷暖,去体量人民的寒热。”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今泛称发烧。《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寒热。”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六:“元戎张筵,託以寒热,召之不至,乃与营妓曲宴。”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冰心《南归》:“我正发着寒热,楫归来了。”王西彦《古城的忧郁·蛊惑》:“好象昨夜发了高度寒热,四肢软绵绵的,神志也很恍惚。”犹言是非;惹是非。《宋书·二凶传·元凶劭》:“计临贺故当不应翻覆言语,自生寒热也。”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人户晏然不知,而胥吏无以寒热,此所谓易行也。”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和热性。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牛黄清心丸》:“且以牛黄清心丸言之,凡用药二十九味,寒热讹杂,殊不可晓。”参见“寒温”。寒热[hánrè]中医指人身有病时,时冷时热的症状。
汉语大词典
(1).冷和热。《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热不节,民多疟疾。”《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皆因父母所生,咽苦吐甘,专心保护,抱持养育,不离怀中,洗濯之时,岂辞寒热。”元赵善庆《山坡羊·燕子》曲:“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张志民《你与太行同高》诗:“以自己的冷暖,去体量人民的寒热。”(2).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今泛称发烧。《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寒热。”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六:“元戎张筵,托以寒热,召之不至,乃与营妓曲宴。”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冰心《南归》:“我正发着寒热,楫归来了。”王西彦《古城的忧郁·蛊惑》:“好象昨夜发了高度寒热,四肢软绵绵的,神志也很恍惚。”(3).犹言是非;惹是非。《宋书·二凶传·元凶劭》:“计临贺故当不应翻覆言语,自生寒热也。”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人户晏然不知,而胥吏无以寒热,此所谓易行也。”(4).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和热性。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牛黄清心丸》:“且以牛黄清心丸言之,凡用药二十九味,寒热讹杂,殊不可晓。”参见“寒温”。
国语辞典
中医指人身有病时,时冷时热的症状。寒热[hánrè]⒈中医指人身有病时,时冷时热的症状。
其他释义
①中医指身体发冷发烧的症状。②〈方〉发烧。
近义词
冰冷
寒热

那天,芝加哥的富人们像患了寒热病。

但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有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血清伤寒凝集试验阳性,血、粪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

男孩浑身湿透,泥污遍体,由于寒热病,他的脸孔和眼睛都充红了,他的手脚不停地颤抖。

结果:临床中,通过辨证论治,对有往来寒热一症之癌性发热患者,小柴胡汤具有较好效果。

疟疾,又称寒热病,就是民间所说的打摆子发高烧,它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江惊涛虽是勉强躲闪,谁知那看似赤手的掌劲之外还有一股奇异的寒热之气,一股不知是刺寒还是灼伤的刺痛哗啦一下刮过脸面,眯了眼急急放了剑锋后退而去。

除了天花病毒,还有各种出血性寒热病病毒和“毒中之王”的埃博拉病毒。

论到主治,朴硝名下,居然先标明百病,又罗列繁多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能化七十二种石。

桃吃得太多后马上洗浴,易使人患寒热病。

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壮健,强志轻身,不饥;作脯,治寒热痿痹;煮汁,洗头疮白秃。

更多 >>

字义分解

hán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1)(形)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

(2)(形)温度高;感觉温度高:~水|趁~打铁|三伏天很~。

(3)(动)使热;加热(多指食物):把饭菜~一下。

(4)(形)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退~。

(5)(形)情意深厚:~心肠儿。

(6)(形)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中。

(7)(形)很受人欢迎的:~货。

(8)(形)放射性强:~原子。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